导航

我们是如何对跑步“上瘾”的?

跑步,自律者的游戏。

不知道各位跑者是否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虽然身边的人知道跑步等运动的益处,但是大家更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抖音微博等产品,满足于手指的点击滑动所获得的短暂快感,而不愿意养成跑步的习惯。

今天,我们在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对跑步“上瘾”的,以及如何保持对跑步的“上瘾”。 

斯金纳箱与条件反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38年发明了斯金纳箱,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首先,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子里,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然后,斯金纳又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子里,同时给箱子通电,每次按下按钮,箱子才不再通电,结果小白鼠也学会了按按钮。但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就迅速消失。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虽然人的学习行为要比动物复杂,但也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先做出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实验中的食物和不再通电),从而使反应得到强化。

跑步习惯的建立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可以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行为习惯。

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前者就是斯金纳箱实验中的食物,而后者则是通电。 

相比消极强化,积极强化更有利于建立并保持行为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生时代都有被强迫跑步的经历,但是真正喜欢上跑步的人却很少;反而是离开学生时代之后,我们出于健身或减压的目的,才真正地热爱上跑步这项运动。 

跑步后的积极强化,可能是大脑分泌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可能是减肥塑形带来的自我满足,也可能是发朋友圈之后收获的点赞。在这些积极强化的持续影响下,我们一步步对跑步“上瘾”,建立起这一健康的行为习惯。 

同时,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还有惩罚的影响,即当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可能是过度训练带来的伤病,或是长期达不到自己设立的目标,甚至是跑步影响到工作学习,都会导致我们进入厌跑期,也就是村上春树所说的“跑者蓝调”。

再回到我们本文的开头,为什么网络游戏和抖音微博等产品更容易使人上瘾? 这些产品的设计师深谙斯金纳箱的原理,我们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能得到即时反馈,并通过一定的奖励手段延长我们的使用时间,渐渐地我们就会沉迷其中。 

相比之下,跑步等运动的反馈来得相对较慢,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感受到,因此跑步习惯的建立除了跑步后的积极强化,还需要我们内在的自律作为基础。

去年,日本著名游戏厂商任天堂推出了《健身环大冒险》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从而鼓励游戏玩家进行运动锻炼,影响其日常生活。 如果说斯金纳箱不可避免,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们对运动这一健康的生活方式“上瘾”。 

如何保持跑步习惯

因此,建立并保持跑步习惯,一方面需要通过积极强化,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惩罚。 

  • 1. 将长期目标拆分为多个力所能及的短期目标,并在完成后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比如吃平时不敢吃的高热量食物,或是剁手买双新跑鞋;
  • 2. 加入跑团或找一个志同道合的跑友,获得外界的支持;
  • 3. 在跑步的同时尝试其他运动项目,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 4. 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训练安排,避免受伤;
  • 5. 在跑步的同时还要顾忌生活的其他方面,不要让跑步成为逃避生活的借口。

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果我们沉迷于一时的快感,只会成为产品的奴隶;

只有自律,只有通过学习和运动等手段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请热爱,请坚持,每一位在路上的跑者!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