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于光马行动的思考

  

  每次马拉松比赛期间,赛道垃圾清理,跑者礼仪准则等,都会成为媒体和跑步圈热议的话题。虽然某些无良媒体为了追求传播而片面歪曲进行“垃圾遍地”,“任意便溺”等恶意报道,很快就遇到有识之士的激烈批评;但是,就节约和合理使用物资,文明礼貌参赛来说,仍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在2015年广州马拉松期间,赛事运营公司智美路跑,提出了合理利用物资,尊重文明礼仪的光马行动,并倡议各方积极践行。

  组委会提供的饮食饮水的合理数量和可获得性,是衡量比赛质量的重要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不是那些“精英跑者”和职业运动员,而是占参赛人群最大比例的的“慢一族”,也就是在关门时间前一个半小时完成的人群。如果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饮食饮水不足而怨声载道,那么比赛的贴心和人文关怀程度,显然是有问题的。因此,组委会有责任,用更科学的方法去估算安排每个补给点的物资数量,进行精细化管理并首先保证供应充足。同时,即使组委会提供的物品数量充足且合理分布,节约使用也十分重要。

  不难想象,分拨时的跑冒滴漏,比如把整瓶水和运动饮料给跑者,后者喝一两口就整瓶扔掉,同样会导致物品短少;所以必须准备大量的一次性水杯,并对服务人员进行如何分发物品的指导培训。犹记得2011年参加某马时,看到路边那些几乎整瓶丢弃的饮水和饮料,以及后来听到的“物资短缺”的抱怨,心情颇为复杂。同时,2014年慢跑该马,看到五小时完成跑者们依然可以享受足够的给养,为组委会在以人为本方面的进步深感欣慰。

  

  “人有三急”,跑者也不例外。因此流动厕所就成为了比赛中的标准配置。然而,就厕位数量是否充足来看,从“标准配置”到“优化配置”,国内各大比赛要走的路还很长。以起点的厕所数量看,2013年的北京马拉松,起点共有300厕位服务3万人,平均百人共用一厕位;2008年美国纽约马拉松,起点的人/厕比例为24:1。

  不论国内外,个别人的内急行为无可避免;但是,不提起点厕位短少,而是一味指责跑者甚至赛事,对解决问题能有什么帮助?!当然,随着人数规模扩大和工作的改进。国内比赛的厕位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设置足够的厕位这样的“小”事,即是从根源上减少不文明内急行为,体贴尊重跑者,倡导参赛文明礼仪,也是尊重和体育的本质。

  

  作为跑者,我们又能从注重礼仪方面,为“光马行动”做些什么呢?笔者愿在以下几方面,与各位共勉:

  第一,对物资和纪念品,取之有“道”。合理取用满足基本需要的补给,考虑到更慢人的需求,拒绝不必要的浪费。比如,喝完第一杯水的一次性杯子,不要就地丢弃,而是继续用它喝水或运动饮料(也可携带自己的非一次性杯具);不能以“免费”为理由,去过度消耗甚至故意浪费赛事物资。

  如果打算“用半程号牌跑全程”或“用全程号牌跑半程”并且没有被裁判拦下(已经很给面子照顾了),请不要使用或领取转换到不同路线(组别)后的物资和纪念品。因为每多一份计划外需求,就意味着少一份计划内供应。如果你的“过度任性”成为导致正常参赛者断水断粮,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得不到纪念品,难道你不会内疚吗?笔者参加2015年广州马拉松,因计划有变改跑半程后,考虑到物资总数有限,因此没有领取任何参赛物资和纪念品。

  第二,减少塑料垃圾。如果说集中在起点丢弃一次性雨衣,丢弃组委会提供的一次性杯子等塑料用品尚可容忍,那么在赛道上随手丢弃能量胶,饮料和食品的塑料包装,就是对环境缺少尊重了。这一点在参加在生态薄弱地区举办,或者环卫工人较少的小型赛事时尤其应当避免。

  第三,注重基本的交际礼貌,比如,在接受服务后主动对志愿者/兔子等说“谢谢”(如果赴异地或出国比赛,不妨提前学会怎么用当地语言说“谢谢”)。当赛道拥挤时,不要为了拍照抢镜头突然作出夸张动作,或是干扰其他跑者;比如,仍以笔者参加今广马为例,过桥时差点撞上前方一个突然跳起来拍照的人,着实意外窝火。

  “光马行动靠大家,文明参赛树新风”。成功举办一次跑者满意度高,商业效益和传播效果好的马拉松赛事,离不开组委会和跑者的共同努力。希望各方面能够携起手来,自觉践行环保,节约,文明的理念,让未来的马拉松比赛具有更好的体验和口碑。

  本文为悦跑圈专栏作者文章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68278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