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马三十——而立之年

01

到一些陌生的城市去跑马,总是行程紧张,只能趁着比赛过程,领略赛道沿线两侧分布着的城市美景——跑得主要是一种新鲜感。

而回大连跑马,尽管也来去匆匆,但沿路都是非常熟悉的、有着很多故事和回忆的地方——跑得更多是一种亲切感。

02

而立之年回望大马发展历程,有一些重要节点值得铭记:

——1987年: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倡导和大力支持下,第一届大连万人国际马拉松赛举行;

——1991年:中国田径协会批准大连国际马拉松为中国标准田径赛事;

——1997年:大连国际马拉松在国际田联备案;

——2005年:大连国际马拉松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的赛事;

——2008年:在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大连国际马拉松当选为首届会员赛事,荣任副主任单位,成为具有健全人和残疾人两大赛别竞赛特色的国际性“C”类赛事;

——2009年:大连国际马拉松开始承办全国马拉松冠军赛;

——2016年:大连国际马拉松获评2016年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和“最具传播影响力赛事”。

03

自己是连续第四年参加大马。

2014年第一次参加的是半程,那时是个彻头彻尾的菜鸟,跑龄不足一年,对全马还只是停留在只敢想想的阶段。

2015年在大连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全马比赛(净成绩449),首马的兴奋喜悦和标志性意义,值得铭记终生。

2016年大马路线从前两年的金石滩转到市内,沿路中山广场、友好广场、人民广场、奥林匹克广场、星海广场等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让我跑起来相当兴奋。不过前半程过于兴奋的结果就是——30多公里时第一次抽筋,后面只能走走跑跑,448艰难完赛,教训十分惨痛。

今年大马是自己第9个全马比赛,开年以来比赛安排得比较满——元旦厦马、3月锡马、两周前全运马,略显疲惫。不过好在天公作美,5月13日的大连温度宜人、不晒不热,全程有凉爽的海风拂面,尽管后面风有点大(六级左右),不过总体上还是非常有利于出成绩的。于是自己继两个月前无锡353后再次PB,将全马成绩提高到349,刚好比第1个全马提高整整一小时。

跑马两年多来,成绩上的进步显而易见,身体和心理上的改变更是宝贵财富。

04

更开心的是,今年一起大马的小伙伴们,一个都没有掉队,整整齐齐安全完赛。兄弟们当中——

有被我忽悠上道、阴长阳错提前意外实现人生首马的;

有坚持刻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幅PB的;

有训练偏弱、但意志顽强互相鼓励支撑完赛的;

还有拖家带口、推着婴儿车完成最后百米冲刺的。

起点前,和校友贾博士、孙师兄汇合,尽管今年跑大马的校友不多,但一样可以撑起人大马拉松的旗帜。

沿路上,贾博士一如既往的时不时窜上来给予鼓励,特别是他自己周末连续两天背靠背大马、秦马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我,真乃猛士牛人也!

05

大马的赛事组织在国内应该也算上游,即使也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总体感觉还比较人性化。

比如:参赛包可以代领,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或者照片即可,极大方便了外地朋友。特别是相比半个月前天津武清全运马非要装模作样提供一周内心电图来说(实际根本没有检查,只是收上去以防万一、用于免责),好得不只一星半点儿。

比如:赛道两侧以不同方式加油助威、热情洋溢的大连市民,举着各种鼓励话语牌子的大连小美女,按不同配速一路可见的救援兔,都让我们跑得安心、舒心、开心。

不过,没有严格分区起跑、个别路段警察执勤不利导致部分市民蜂拥穿越赛道、补给种类不多、赛道坡路较多等也是一些跑友吐槽比较多的地方,可以在以后组织中加以改进。

三十而立。大连国际马拉松越来越成熟、稳重,越来越有气质、有风韵。作为自己家乡的马拉松,我想未来每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回来参加。

在此也再次欢迎并诚邀各路跑友、兄弟姐妹们,来大连跑马,参与大马、支持大马、享受大马!





2020 大连马拉松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6921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