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打破速度的魔咒

被跑友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你跑多长时间?”。这个问题让我变成了孙悟空,而其他的跑友都是唐僧。之所以有被念咒的感觉是因为速度不是我的强项。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四个多小时,而我2015年第一次兰马跑了五个半小时。当时的感觉是这个速度不足以成为真正的跑者,所以,为了成为real runner, 我决定提速。2016年的兰马,用时四小时五十分。对于别人的提问,终于可以含混地说四个多小时。为了打破这个咒语,使这样的回答名副其实,我暗下决心跑进430。但2017年的兰马,这个雄心壮志被伤痛搁浅了,但咒语被打破了。

提速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意味着我必须走出舒适区,适应更快的心跳。从书本上看到:比赛时想怎么跑,平时就得怎么练,但知之匪艰,行之维艰。提速的训练很快就被打断。16年兰马之后,跑马的热情高涨,也是为了旅游,报了心仪已久的几个外地马拉松,无一例外地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我跑了线上马拉松。在没有针对性训练,甚至没有准备好水和食物的条件下,我仅凭一腔热情,在操场跑完了一百圈。在跑到一半的时候,右脚踝开始疼。我认为这是检验意志力的时候,顶着疼痛,完成了全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从去年10月份至今,脚踝依然疼。尽管有伤,家门口的马拉松是一定要跑的。

430是不用想了,五小时之内完成似乎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完赛,以及享受跑的过程。第四次跑兰马,没有了之前的紧张和兴奋,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毕竟,这是我的第七个马拉松。第一次穿坎肩跑服,第一次穿短裤,脚踏亚瑟士跑鞋,并配有专业的鞋带系法,加上膝盖上的第一防护贴,我信心满满,感觉有点专业运动员的范儿。

开跑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往前冲。我心想,不用着急吧。徒步界有句话叫起步宜缓,我想跑步也应该一样吧。在这滚滚洪流中,我也被携带者往前冲。毕竟,平时几乎没有速度训练,我还是不断地被超越。这时,我安慰自己,只要能一直跑到最后,现在慢一点没关系。前十公里并不轻松,从比较舒服的休息状态转换到长时间的跑步状态,需要调整和适应。



十公里检录处,我想看看我的用时,发现没有电子表。我什么都没带,周围也没人谈论时间。我想这样也好,没任何心理压力,只管跑就是了。十至二十公里是全程最轻松的,状态很好,心态也放松,能匀速地一直跑。跑步在这时是一种享受,我是快乐的,因为我拥有自由。喜欢跑步是因为它简单,只需不断地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这时,在我脑海里呈现的是萨特以及他绝对自由论。在看似简单的动作中我拥有如此多的自由。我可以选择跑的速度,跑快或跑慢;我可以选择跑的线路,靠左、居中、或是靠右;我可以选择将眼睛投向何处,看路边的风景、看天空的云、或是看跑友的体格;我可以任思绪自由驰骋:两千五百年前,菲迪皮茨从马拉松平原的战场跑了26英里,向雅典人民传达胜利的喜讯。他可曾想到,这史诗般的一跑,在全球唤起了多少追随者。在这短短的五小时的跑程中,我可以忘却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忧愁,抛却各种身份和责任,任时光逆流,回到远古,回到人类最原始的狩猎时期。跑,本是人天生就会的。几万年前,在广袤的原野上,原始人类狩猎靠它,生存依赖于它,人的生生不息依赖于这个简单的行为。跑马时,我不敢说我拥有整个世界,但我拥有自由。

20公里检录处,用时2小时15分。我暗自欢喜,以这样的速度,我自然不会超过五个小时,还有可能比上次提前。但跑马的人都知道,时间不是这样算的。我一直担心的右脚踝并没有极力反抗,有点疼,但完全可以忍受。但我心里清楚,身体的呐喊是迟早会出现的,而且肯定在冲向30公里的途中。果然,没过多久,脚开始疼了。但我还想匀速跑,我不想减速。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我是不得不听的。我的心告诉我,跑,尽力跑,而理智告诉我,慢下来,跑完就行,不会被关在门外,成绩只不过是个数字,没有身体重要。我被超越的雄心和理性的声音撕扯着。上次受伤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我当然听从身体的呐喊。可是,一旦理性占了上风,我发现自己举步维艰。没有了那股冲劲,我被疼痛征服,每一公里都那么慢,用时那么久。如果后半程都要这么跑,那要跑到什么时候呢?这时我决定跟515的兔子。我暗自鼓励自己跟上,一定跟上。突然之间,一公里又一公里,时间似乎流动得更快了,步伐也变轻松了。这不正是马拉松的意义所在吗?平时大家各自为营,在操场、公园、路边孤独地跑,是马拉松将大家集结在一起。这一天是跑者的节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再孤单,不再怀疑,马拉松使跑步变成一次万人party。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在金城的马路上,在黄河边奔跑着。正如曼德拉所说,体育可以团结人民。属于跑马的一份子是骄傲和关荣的,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团体。


35公里检录处,用时4小时14分。之前所有的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了,我将目标调整为完赛。忘掉速度,抛弃时间,放慢脚步,关注气场,享受这最后的过程。这时我发现我的脚步是如此的沉重,而观众的热情是如此的高涨。加油声不绝于耳,红色挥舞的小旗,小朋友伸出想要击掌的小手,赞扬的喊声,这些都让人心里温暖。我在想,在这么多的观众里,有多少人像曾经的我,暗下决心跑全马。加油的小朋友中有多少萌生斗志,长大要跑马。这就是马拉松作为城市的名片给市民带来的精神财富。补给站服务热情,饮料和食物丰盛。小黄瓜和香蕉都是从中间切开,一分为二。不像其他城市,切成一寸的小节,这体现了西北人的朴实和好客。突然耳边传来举牌美女的抱怨声,“好热啊!”。这让我想到,为了马拉松的成功举办,多少志愿者和民警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他们凌晨三点就到位开始准备,顶着炎热,克服疲惫,精心服务。遥想当年,菲迪皮茨从马拉松平原跑向斯巴达求援,没有补给,没有专业跑步装备,这一路,他经历了怎样的饥渴,忍受怎样的伤痛?今天跑马的人,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36公里,37公里……,每看到一次公里牌心里都是欢喜的。这时彻底忘了速度,忘了时间,只是偶尔听到有人说现在几点了,用了多长时间,这些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怎么才能将对脚踝的损伤减到最轻。我试图去比较快跑、慢跑和走对脚踝所产生的疼痛。事实上,不用比就知道答案了,因为我看到过这样的建议:如果关节疼,立即停止跑步,开始走。这一次,我毅然决然地决定走,走完最后的四公里。面对观众热情的加油,我心里满是愧疚;面对摄影师的镜头,我羞愧地低下头;面对周围人的跑步前进,我眼里是满满的羡慕,面对走的跑友,我不孤单。我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跑者,跑龄不长,经验不够丰富,而且带着伤,干嘛和自己过不去,非要追求成绩呢?这重要吗?我不是菲迪皮茨,没有背负挽救一座城市的神圣使命。我只不过是几万人的大party中的一份子,能站在起点我是幸福的,能完赛也是幸福的,为什么去计较那个最后的数字呢?

一公里,又一公里,我迈步前进。看着不断超越我跑步的身影,突然意识到跑马,跑马,马拉松是用来跑的,不是走的。突然之间,我变成了哈姆雷特,to walk, or to run, that’s the question。刚才的坚定随风飘走了。我命令自己,过了前面的补给站得跑起来,再慢的跑也比走快。跑起来,不仅是为了赢得时间,跑在赛道上更是一种姿态。我尝试加速,起跑,但没几步,疼痛告诉我还是走更舒服一些。原来很多事情并没有对错之分,很多事情并非非黑即白。忽视疼痛,迈步跑是勇气;聆听身体,量力而行是理智。为了之后的吴哥马拉松,我放弃了跑的念头。

终于42公里了。最后的195米是如论如何要跑起来的,因为有那么多观众在看着。一步,又一步,我用比走快不了多少的速度跑向终点。

完赛了,用时5小时27分。巧合的是,和第一次兰马的成绩一模一样。

从成绩来看,我似乎又回到原点。实际上,从2015年的第一次全程兰马到2017年的第三次兰马,中间经历了2016年兰马、厦马、线上全马和2017年南京山地马拉松,我觉得我画了一个美丽的弧线,因为我成长了,和兰马一起成熟了。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不再是我头上的紧箍咒,别人一念,我就头疼。我固执地认为跑马用时不应该作为衡量跑者的唯一标尺。成绩只是传说,不必为之痴迷。对非运动员来说,跑马用时3小时半和5小时半并没有意义上的区别。经历了2017年的兰马,这个咒语被打破了。人生是一场修行,跑马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在脚掌和马路的撞击中,不仅要强身健体,更要擦出思想的火花。正是跑马的简单、机械、重复、不需要多少技巧,给跑步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反观自我、审视内心、提升精神的机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跑马如朝圣,我们不仅跑向终点,更跑向自己的内心,追问初心,寻找来时路。下次如果有人问我“你跑多长时间?”,我将反问:“跑马时,你都想些什么?”



“兰州银行杯”2023兰州马拉松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7244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4df5f6b921c13dee6c0aa8d94a168990
    黛吾颜Lv.2
    2017-07-18 13:32:40
    爱云动拍到了你很多照片,比你贴出来的好多了,你可以去看看。

    回应

  2. A3d765471df365de802c4d0e8df2a53b
    汪世国Lv.36
    2021-05-14 12:26:18
    点赞!

    回应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