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Aaeae2809281e4c9e06f880ee13ae213

痛并快乐着——Skora Phase 深度测评

Skora Phase 这双测评鞋是4月28号收到的,到今天(5月11号)开始正式动笔写测评已经有近2周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对Skora Phase 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了能将Skora Phase尽可能全面的介绍给众跑友,我将通过日记流水帐的方式来组织本次测评。

4月28号

晚上下班到家后收到测评鞋,开箱贴请见。

http://iranshao.com/topics/744

总体来说对于Skora Phase的外观,我还是相当满意的。黑色的鞋面,白色的鞋底,再搭配上橘红色的鞋头和鞋带,既稳重也不失时尚。另外在开箱体中没有发现的是,鞋面本身的非网状硬质材料,特别是鞋后跟部位以及其外侧的logo,都使用了反光材料,增加了夜跑的安全性。

4月29号

开始穿着Skora Phase 去上班。上脚后第一感觉鞋子很贴脚,原因有三。一是鞋子内部都是软性材料,即使赤脚穿脚面也感觉很舒适,没有感觉到鞋子内接缝和车缝线带来的任何突兀。二是鞋子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足弓的形状,从鞋底的侧面就能很容易的看出来,更能贴合脚底。三是鞋子的包裹性也很好,鞋子前部有加宽,给脚趾及前掌充分的空间,中后部会有略微的收紧呈曲线造型,使鞋子两侧更自然贴脚。

另外一个主要的感受就是鞋底很薄,前足和后跟的离地高度都只有11毫米,相比如今动辄上30毫米的超厚中底算是很轻薄了。薄鞋底带来的是异常清晰的路感,使双足可以敏锐的感觉到路面上任何异样并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调整以降低受伤可能性。同时前后高度一致也就是所谓的零高度落差,使得双足能以更自然的方式跑步。

当然,穿惯了厚底跑鞋后,突然换上一双薄底赤足鞋多少会有些不适应。Skora Phase为了“真正自然的奔跑”的设计理念,鞋底并没有任何缓震或支撑技术。就我个人感觉而言,只有鞋垫提供了相当有限的缓震,除此之外,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支撑和稳定。在实际走路散步体验中,因为我走路习惯后跟先着地,由于鞋子缺乏缓震,我感觉对脚后跟压力有点大。特别是当行走在人行道上时,因为各种地砖的关系,整个路面不是纯平的,在此情况下我甚至有种明显的脚跟踩在一颗小小的鹅卵石上的感觉,不够舒适且容易疲劳。

关于Skora Phase的实际尺码大小,我个人感觉可以适当买大半码。我穿New Balance 8 2E的大小适合,在鞋带绑的不是很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松鞋带直接把脚给套进去。这次拿到的Skora Phase的尺码是 US 8.5,对应实际内长是26.5厘米的,可是由于鞋子中后部有一个宽度的收紧,想不松鞋带直接套进去就变得比较困难,个人感觉同样是US 8.5,Skora Phase略微偏小一点,所以建议适当买大半码,如果你是准备赤脚穿的,那依旧可以选择原尺码。

4月30号

由于第一天试穿后脚跟感觉疲劳,我把原装鞋垫取出换了更厚实的鞋垫看看能不能在舒适度上有所改善。不过实际作用不大,在行走过程后跟依旧缺乏缓震,而且仿佛一直有东西在顶着我足跟,告诫我不要后跟先落地,否则就等着不舒服吧。我心想可能这鞋就是故意这么设计的,用不适及疼痛让人强制戒掉后掌着地跑法。于是乎,即使在走路的时候,我也还是开始练习前掌着地,尽管大多数时候更像是踮起脚走路。

5月1号

终于迎来了五一小长假,经过前2天的磨合,我已经开始熟悉了Skora Phase,今天是正式下地跑步的第一天,场地是河边的水泥路面。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控制前掌落地,经过不断的将理论融于实践,最后个人总结了3个比较关键的地方。一是减小步幅,开始练习前掌跑法的时候步幅要小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跑步步幅过大的话,很可能就会变成后跟落地的跑法了,所以宁可步频加快些,也要使步幅减少。二是重心保持适当前倾,为什么我们在走路的时候步幅不大可还是后跟先着地呢?那主要是因为重心相对后置的原因,摆动腿在人的重心前面,自然而然会受到整体的拖拽而有个回收动作,回收动作不仅会导致一些浪费体力的无用功,也会导致脚后跟先着地,其实这个和第一点减少步幅也有关系,步幅过大容易导致重心无法及时跟上从而形成后跟落地的跑法。有了第一和第二点之外,第三个关键点就是压脚尖,如果大家之前有参与过军训踢正步的话,应该体验过在踢腿的同时压脚尖,这里所说的压脚尖也是类似意思,但时机有区别,只是在摆动腿即将落地之前,控制脚掌做出下压脚尖的动作,这样可以使脚前掌先落地并且快速过度到后掌以减小对脚跟及膝盖的冲击。

早上跑量总计7.3公里,耗时近39分钟,总体比较轻松,全程呼吸稳定,比预想中的好。第一次刻意采用前掌跑方式,跑步步幅相比平时小一些,但是步频会稍快一些,所以总体配速还可以接受。第一次跑对Skora Phase 最大的感受就是轻,单只190克的重量上脚跑起来感觉异常轻盈,在变速及长距离省力上功不可没。最大的缺点就是鞋带特别容易松,短短7.3公里一共松了6次,其中左鞋带2次,右鞋带4次,时不时就需要停下靠边系鞋带,非常影响节奏。作为第一次前掌跑完的后遗症,当天下午觉得小腿有些酸胀,脚跟有点疲劳。


5月2号

早上起来腰酸背疼,可能是前一天上下午都长时间抱娃出去玩的关系,小腿也有点酸胀感,估计是昨天练习前掌跑的后遗症。不过今天还是沿着河在水泥地上按计划跑满10公里,整体跑的速度比昨天慢点,不过呼吸正常,后几公里还可以略提速。期间也测试了下Skora Phase在转向,闪躲障碍物上的表现,发现跑前对鞋跟的弧形底的担心是多余的,跑步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打滑等不稳的感觉,超薄的鞋底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脚的任何意图。只是鞋带还是个问题,10公里内左鞋松了2次,右鞋松1次。


跑完后感觉左脚后跟有较明显的不适,估计是左脚不经意间又恢复成后掌跑法了。下午感觉左脚后跟疼痛有所加剧,于是在家也穿上了缓震跑鞋以减轻走路或站立的不适感觉。

5月3号

前两天跑的小腿有点不适,特别是昨天跑完后左足后跟有点疼,那里都能感觉到脉搏在跳动,今天早上起来不敢直接去跑,以休息观望为主。到了下午左脚后跟的不适感觉有所减轻,于是在傍晚时分穿上Skora Phase在塑胶跑道上跑圈。塑胶跑道比水泥地柔软很多,更适合薄底赤足跑鞋在上面奔驰。


鞋带依旧无解,六公里内左鞋带松了两次,右鞋带松了一次。更为悲剧的是为了防止左鞋带不再松,我将它绑的过于紧,结果导致脚踝处的包裹太勒脚,速度一快就把脚后跟的皮给磨破了。其实新鞋磨脚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个来的甚至比我预期的要晚。撇开这点不说,Skora Phase倒是非常适合在塑料场地上慢跑,塑胶跑道本身相对比较柔软且有弹性,可以有效弥补鞋子本身的缓震及回弹不足的劣势从而更好的体验零高度落差、轻量带来的“贴地”的真实路感及“飞行”的速度感。


5月4号

恢复了朝九晚五的节奏,晚上穿着其它跑鞋在跑步机上跑过。

5月5号

晚上纠结了会到底是去操场还是去路跑,最后还是任性的决定穿上Skora Phase去马路上体验一下,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个相当槽糕的决定。考虑到非机动车道上有车不安全,主要都是在人行道上跑,总共大约9公里。Skora Phase再次展现了它那灵巧的一面,为躲避绕开路人的闪转腾挪显得那么的游刃有余,但是人行道上的各种地砖造成的路面不平为足底特别是脚后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我兴冲冲的跑回家后,发现左足后跟又能感受到那才消失一阵的脉搏涌动感。

5月6号-5月8号

左足后跟真的受伤了!走路有轻微的疼痛感。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得了足底结膜炎,被迫休息了三天。利用这段休息时间,我查阅了下Skora的产品系列。定位为赤足跑鞋(Nearly Naked)的Skora一共有三款,分别是Phase,Phase+和Core。我这次拿到的测评鞋就是其中的Skora Phase。 Phase+和Phase基本相同,主要的差别是Phase+在整体鞋面上运用了更多的反光材料,更适合夜跑,Core则定位更高端,搭载了更多技术使脚感体验更出色。从Phase,Phase+到Core,重量成递增关系,当然价格也是成递增关系。我个人更偏向Phase这款最轻量最纯粹的赤足跑鞋,而且它本身在脚后跟处也有一定的反光材料。

这三天无时不在的疼痛感在一直提醒着我思考赤足跑鞋及前掌跑的意义。我相信跑步中前掌落地是一种保护性本能。回想我小时候穿的运动球鞋都是只有一层橡胶大底起防滑作用,连中底都没有,这个可能就是赤足鞋的原型。当我穿着这样的鞋从较高度跳下时,我本能会用脚的前掌先接触地面然后在迅速过度到整个脚底已分散冲击力。当高度再高一点感觉前掌或脚尖无法承受初始冲击时,这个时候可能会采用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而且本能的会在空中弓起小腿以减少落地时候对膝盖的冲击力。至于后跟落地,也许我也曾尝试过,但是当经历过由此带来的冲击直上后脑的体验后,我本能的会回避这种落地方法。

然而随着近十多年跑步鞋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各种厚重中底都能提供相当强大的缓震和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用后掌跑法。关于到底前掌或后掌跑法哪种更好的讨论也是从未停止过,个人觉得两种跑法各有优缺点,单纯讨论哪个更好缺乏实际意义,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新手大多后掌跑,因为很多都是从散步,快走,再过度到慢跑,早就习惯了后掌先落地。老手有一部分会使用前掌跑法而且成绩不俗,他们大多在青少年有过速度训练经验,所以当开始慢跑的时候,很自然的将前掌落地的习惯沿用下来。

作为一个业余跑者,在追求PB的同时,更要追求在无伤病的情况下尽量延长自己的跑步时间以获得持续的锻炼效果。这就需要了解两种不同跑法的优缺点,通常来说,后掌跑法容易伤膝盖,前掌跑法对小腿肌肉和胫骨有一定要求,初练时容易感觉小腿酸胀并有胫骨不适。当然,跑法只是受伤的必要条件,不是说后掌跑法都会伤膝盖,而是绝大多数跑伤膝盖的都是后掌跑法。因此从后掌跑过度到前掌跑的主要原因有:

1. 本身膝盖就有老伤影响跑步,为了减少膝盖负担可以尝试前掌跑或前后掌跑法交替使用。

2. 膝盖没问题,为了更好的锻炼小腿肌肉而尝试前掌跑法。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后掌跑法且膝盖没问题,那也没必要一定要换成前掌跑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况且世界顶尖马拉松选手也有用后掌跑法的,比如今年斩获波马冠军那哥们。


如果你准备练习前掌跑,那赤足跑鞋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训练鞋。超薄且更贴合足弓的鞋底能更好的模拟赤足的效果,激发出本能的前掌跑法。当有竞速需要的时候,还是建议换上传统的轻量跑鞋甚至是马拉松鞋。平日能驾驭几乎没任何缓震和稳定的Skora Phase,那即使换上马鞋也会显得游刃有余。本人简单比较过Skora Phase和我的N 1400,即使作为专业马鞋,NB 1400在缓震,稳定及回馈性上,都要远强于Skora Phase,因此Skora Phase更适合作为一双练习前掌跑的慢跑鞋。在训练频率上,不建议天天穿了跑,可以考虑隔天或一周一到二次的慢跑,以避免小腿酸胀甚至筋骨疲劳的负面影响。在训练场地上,最推荐的是塑胶场地,其次是柏油路,最不济也得要在水泥地上,严重不推荐在人行道等不平整的路面上跑。在训练距离上,单次不要超过10k,特别是刚开始阶段,更要适当减少距离,也许5k就可以浅尝辄止。

至于Skora Phase鞋底的耐磨性,经过之前4次路跑30多公里的测试,并没有发现有任何磨损,虽然没有经历过更长距离的测试,但是对于一款出勤率不会太高的赤足跑鞋来说,我相信只要搭配适合跑姿的话,磨损不会是你想要换新鞋的原因。


在养伤期间,我想起去年购入一双New Balance MO80 v2户外跑鞋,它属于Minumus系列,也是赤足慢跑鞋,倡导回归自然,采用低平的中底设计,使脚掌和脚跟的前后差仅为4毫米,让脚掌更为自然、纯粹的跑步。它与Skora Phase同属于赤足跑鞋,因此可以做个简单对比。

外观上两者各有千秋,Skora Phase显得更时尚,MO80因为是户外跑鞋的关系,外观走的硬朗路线。不过MO80靠近鞋头的网面皱巴巴的,不知是先天还是后天库存时期被长期挤压的缘故。


内部包裹性上Skora Phase感觉更贴脚一些,内部材料也相对柔软一些。MO80则比较硬一些,特别是脚踝附近,刚穿着MO80走路时候甚至出现了在穿袜子情况下还磨破脚皮的情况。

缓震性上两者都几乎没有,不过Skora Phase有外置可拆卸鞋垫,比起MO80内置鞋垫要厚实一些,所以缓冲会稍好一些。

稳定性上MO80会明显好一些,它的鞋面和足后跟地方都有硬质骨架材料,对后跟起到了固定作用,而且后跟底部相对平坦。Skora Phase整体都非常软,足跟也是更贴近脚底的弧形底。


相比Skora Phase,MO80在靠近鞋头的鞋面材料上显的特别的硬,不易歪曲,感觉不太适合速度跑,另外穿了没多久两只鞋的左右两侧都莫名开裂了。


总体感觉MO80虽然是一款赤足跑鞋,但在稳定性上也考虑到了对跑者的保护,Skora Phase的设计更贴近赤足,当然对跑者的要求也相对高些。

5月9号

又到了周六,感觉左脚足跟的不适感已经不太明显了,早上又可以晨跑了。依旧是在河边的水泥地上跑,因为害怕足跟再受伤,这次没有继续体验Skora Phase的贴地飞行,而是换了一双近期新上市的轻量跑鞋,同样采取前掌跑法跑了8公里,全程也仅用鼻子呼吸。其实这次跑步和Skora Phase没啥关系,记录下来只是让大家比较下Skora Phase和传统轻量跑鞋在速度上的差异。从我体验来看,Skora Phase更适合前掌跑训练和平时慢跑,速度跑的话还是传统轻量跑鞋会有优势。另外必须说的是,这次换轻量跑鞋跑完后左足足跟没有任何的不适。


5月10号

晚上穿着其它跑鞋在跑步机上跑过。

5月11号

终于又换上Skora Phase上班去,走出家门时就感觉左足足跟处有不适,心想难道这鞋就设计的那么绝情,即使我走路时足跟先落地也要吃苦头吗?慢着!为什么偏偏只是左脚?!刹那间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但是转眼被我给否决了。但是怀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到了公司后我把左鞋脱下,取出鞋垫,用手对鞋跟处开始一寸一寸的排摸,万万没想到真的在a字母的下方摸到了大约1平米厘米的异样凸起,马上对右鞋开始了同样的排查,结果发现右鞋很平坦,一切正常。此时终于恍然大悟,左足足跟疼的元凶终于找到了!不禁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测试鞋竟然有那么致命的瑕疵,还给我碰上了,喜的是终于还了我前掌跑法的一个清白,真不是我的问题。本着负责的态度,我仔细阅读了Score Phase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的30多条评论,发现有说鞋脚踝处太高导致把皮磨出血的,但是没有发现有和我一样的问题。相信这个瑕疵只是偶尔出现。


5月12号-5月14号

我开始整理最近的跑步记录及测评体验,也就有了本文。因为发现了左鞋的问题,这期间就没有继续尝试。回顾下与Skora Phase这2周的亲密接触,心情也从拿到鞋的兴奋,开跑的激动,受伤的思考直到最后的遗憾。开始兴奋是被它的新颖外观所吸引但也有些小担心是否能够驾驭这款纯粹的赤足鞋,等上脚开始跑了又变得很激动,它的贴脚,轻量,操纵性都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也许我可以经常穿着它跑下去,尽管有破皮出血,也丝毫不减少拥有它的快乐。但是随着伤病的来袭,我开始重新审视这鞋直到发现了根本原因,最后因为这个严重的问题只能遗憾的将之收藏起来。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入一双完美的Phase。


下面是一些测评总结。

项目评分备注
外观非对称设计的鞋楦再加上下部的曲线造型让人眼前一亮,遵循脚掌的自然曲线也独树一帜。
做工新鞋气味比较大,最致命的问题是左鞋足跟处有异样凸起导致足跟受伤。
重量单只190克的份量比普通轻量跑鞋轻但是比专业马鞋略重,考虑到Skora Phase并没有缓冲稳定,重量还有进一步减轻的空间。
减震N/A鞋垫提供了一部分有限的缓震功能,跑步过程中没有感觉有到明显缓震。
支撑N/A
回馈性轻薄的鞋底保证鞋子可以迅速领会脚的意图,特别是在转弯,至于回弹力对于赤足鞋则不能指望太多,需要自行改善跑姿,靠前脚掌发力而避免脚后跟用力蹬地靠反弹推进的跑法。
透气性若干次室外跑下来,身上短袖都湿透了,但是发现袜子还保持干爽,上班穿一整天回来鞋袜都无异味,说明透气性相当值得肯定。
耐磨30多公里跑下来鞋底无任何磨损,对于一双非高出勤率使用的赤足跑鞋来说已经足够。
舒适度走路或跑步都能感觉到左足足跟仿佛踩上一小块鹅卵石上,很不舒服,跑步更是容易使足跟受伤。撇开没有这个瑕疵,舒适度还是相当不错的,另外鞋带是个问题,已经绑的很紧了还是容易松,绑的再紧就会非常勒紧脚面。

最后总结一些主观建议如下:

1. Skora的赤足跑鞋(Nearly Naked) 一共有三款,分别是Phase,Phase+和Core。建议选择Phase这款最轻量最纯粹同时也带有反光材料的赤足跑鞋,性价比最高。

2. Skora Phase尺码略微偏小一点,所以建议适当买大半码,如果你是准备赤脚穿的,那依旧可以选择原尺码。

3. Skora Phase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跑者做前掌跑的进阶练习,其好处是可以改善跑姿,加强小腿肌肉,减轻膝盖负担。

4. 跑步场地上,最推荐的是塑胶场地,其次是柏油路,最不济也得要在水泥地上,严重不推荐在人行道等不平整的路面上跑。

5. 跑步频率上,不建议天天穿它跑,可以考虑隔天或一周一到二次的慢跑,以避免小腿酸胀甚至筋骨疲劳的负面影响。

6. 跑步距离上,单次不要超过10k,特别是刚开始阶段,更要适当减少距离,也许5k是个不错的距离。

7. 既然选择了赤足跑鞋,就要有被虐的觉悟,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Skora Phase | 贴地飞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642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7aff22c636cb80d0f2ec540515dc2140
    省钱小公子Lv.1
    2016-12-09 11:55:52
    https://shop58716341.taobao.com,这家店有卖skora跑鞋。

    回应

  2. 9f71bde1151e27cd73f887aa36d578ca
    徐彤Lv.22
    2019-02-02 10:18:41
    精彩!

    回应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