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奔跑吧,二姑娘

每个人都需要在某方面认真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并忍受漫长的训练之后打磨自我。这之后才能获得一个自己接受和认可的自我。 二姑娘选择的方式是跑步而已。即使跑步的第二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程马拉松3小时12分),她依旧更多的沉浸在日常的训练之中。较少在“跑圈”社交,较少参赛。她一直保持着开始跑步时的状态,安静的执行训练计划,每年都有一个真正的目标。

奔跑吧二姑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长跑从一项孤独的运动变成热门运动,大家讨论,分享关于长跑的一切。跑步的姑娘因为人数少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唐晶晶(网名“二姑娘晶晶”)似乎在众人的视线之外。很多人仅仅了解她有点惊人的速度,却并不了解这背后的训练和付出。不知道她怎样平衡生活,爱好,工作之间的时间。在坚韧,努力背后的日常生活。也不知道她的跑步理想在何处。

这里是关于二姑娘的跑步故事

如果在街上与二姑娘擦肩而过,你会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小个子女孩跑了多年马拉松,更难以想象她在比赛中能够获得很多业余男子跑步爱好者无法获得的成绩。她似乎只是个喜欢穿长裙,喜欢拿单反相机,骑着自行车的普通都市女孩。在不熟悉的场合中的沉默寡言也让很多人会不经意的忽略她。

即使她已经跑到了业余跑步圈女子的最好水平时,在“圈子”里很多人也仅仅听说过她的名字。除了一个个快的有点咋舌的成绩外,没有太多她的消息。 她那样热爱跑步,有些偏执的认真准备每一场比赛。她很少参加约跑,跑者之间的聚会,甚至很少发微博来展示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跑者之间会说着在上海有个跑马很快的女孩,微博名叫“二姑娘晶晶“。

开始跑步三个月全程马拉松就跑进4小时(2011厦门 3小时56分),跑步一年全程马拉松就跑进3小时30分(2011烟台3小时23分),跑步第二年就达到女子马拉松一级水平(2012年上海 3小时12分)她跑步的成绩进步的快的有些令人震惊。在反复确认过之前没有过任何体育专业训练之后,只能将这些成绩归结为“天赋“。可是如果仔细听她讲过自己的跑步经历之后,你会觉得”如果坚持也算一种天赋的话,那她确实是个有天赋的女孩。“

一切是否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是否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是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跑过的路不会说谎,跑过的路是这样的。

奔跑吧二姑娘

跑马第一年:姑娘,你真是条汉子。

问二姑娘之前喜欢什么运动。她的回答是“篮球“。我不礼貌的朝她哈哈大笑。她自己也笑了。身高还不足1米60的小个子女孩打篮球。在一个”高个儿“统治的领域玩下去。让人不知道她的勇气和力量从哪里而来。高中打的几年篮球也许是她全部的“运动底子“。有次聊起她努力在长跑中争取成绩的原因。她想了想说“因为爷爷“。二姑娘的爷爷是体育老师,但是自幼她自己的体育成绩就一塌糊涂。她更想用一个不错的运动成绩让自己看起来”不会丢爷爷的脸“。

这个似是而非的原因很难说是她开始跑步或一直坚持的原因,但不管怎样她和跑步相遇,这项比天赋更需要坚持的运动与她的性格契合,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

2010年9月中玩篮球的朋友叫她一起跑步。这个偶然的事情成为了她的跑步起点。不知道配速,训练计划。甚至不知道马拉松距离的情况下,报名了第二年的厦门马拉松。没有人指导,没有运动理论。穿着最普通的运动服出门去跑。没有目标,也没有计划。就是跑,从秋天一直跑到冬天。

第一次全程就在厦门马拉松中跑进4小时,除了有些惊喜的意外。二姑娘也开始认真的跑步。一方面通过网络和朋友了解跑步的基础知识,一方面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此时对成绩的渴望推动她无论刮风下雨,酷暑高温都会出去跑。要取得怎样的成绩她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想快,更快。在稳定,持续的训练中没有刻意的想过跑步的意义和价值。

奔跑吧二姑娘

“那时候就想跑的快。“

当时她的目标是在北京马拉松跑出好成绩。在跑马前辈黑子的指导下,进行了半年左右周密的计划。在比赛前一个月的测试赛,烟台马拉松中跑出3小时23分的好成绩。这个成绩一下子让周围的人知道了这个个子矮小的女孩,很多人大吃一惊。只有一直看她训练日志的朋友才知道她的付出,整整半年时间的训练量超过1500公里。

二姑娘的跑步故事和她的跑步速度一样,进行的太快。一年的时间她就达到了普通爱好者三,四年才可能达到的成绩。她还能更快么?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对这个问题都没有疑惑。一个月后的北京马拉松将跑出更惊人的成绩。

可是伤病却给了她相反的答案。烟台马拉松赛后没有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比赛结束后就立即去爬泰山,让她的膝盖受伤了。离自己的目标赛事只有一个月时,她不能再跑了。这是跑步以来第一次知道停下来的感受。她第一次知道有比训练更难的东西会影响她跑步。

问她是不是第一次觉得这么失望。她说不是,曾经在一次高中篮球赛上,队友们先是突然乱了阵脚,然后集体放弃了比赛让她更失望。从开始跑步以来她以为可以掌控训练和比赛的进程,足够努力就有足够好的成绩。可是跑步比赛也会有各种意外。聊起两年前的那场北京马拉松,二姑娘似乎非常轻松。但其实当时她无比失落,尽管不能参赛,但仍然去了北京。默默的在场边看完了整场比赛。

跑步第一年的二姑娘,用惊人的成绩开始,以伤病结束。因为速度快,她体会跑步中的喜怒哀乐比其他人更早。

奔跑吧二姑娘

跑步第二年:前进,二姑娘前进

不能跑步的日子让二姑娘很焦虑,她发现除了跑步的目标外,她已经深深喜欢上这个运动了。除了前几名通过终点之后的快感外,她已经经历了更复杂的过程。每天默默的养伤,默默的看着周围的比赛消息,默默的关注着身边朋友的跑步情况。可是她还是会回来的。

2011年的上海马拉松,二姑娘小心翼翼的参赛。抱着随时不舒适就会退赛的念头用3小时26分跑完全程。没有任何伤痛,此时她才真正确定自己已经可以回到跑步中来了。她已经在伤病中默默等待了3个月。

回到道路上的二姑娘已经不会漫无边际的给自己设立越快越好的目标了。她的下一个目标是2012年3月份的重庆马拉松。目标是跑进3小时19分。达到女子一级运动员的水平。

即使是身边的朋友她也很少主动分享自己训练的情况,更不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二姑娘似乎一直只在自己的世界中为自己而跑,无需他人参与。她只会把自己的训练情况更新在“Runahead”网站上用于与几个熟悉跑者分析训练情况。

这种情况来自她的性格。在内心中她很认真的对待跑步,对待每一场比赛。尽力让自己的每场比赛都有最好的发挥。从计划参赛,训练,赛前准备的过程中一丝不苟的做着一切。跑步的目标非常明确,很少有能够影响她改变计划从而影响比赛目标。有些做法看上去甚至有些偏执:她在训练周期中每天9点多睡觉,为了第二天能够4点起床训练。早上如果进行长距离训练,上班时间受到影响,不得不加班来把工作补上。不会在训练周期中参加任何计划外的比赛

很多人觉得她太过执着。她认为跑步是自己的事,无论是跑的快,跑的远,跑的愉快,跑的悲伤都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但每个人有自己对比赛的看法和标准,她也有自己对跑步的看法和标准。她说她喜欢跑着的感觉,开始时觉得跑着的时候是自己生命中最好的状态,跑得多了变成了不能改变的习惯。

奔跑吧二姑娘

二姑娘2011年北马之前受伤,这次膝盖受伤除了与她在赛后没有关注恢复和放松有关外,还和她对训练的强度控制有关。为了能够更合理的控制训练强度,二姑娘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了一种新的训练方法—MAF(最大有氧心率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在于:大部分耐力运动主要需要靠脂肪进行供能,而非肌肉糖原。但人体只有在较低心率的情况下才能利用脂肪供能。因此进行大量低心率的跑步训练,提高肌耐力的能力,同时提高身体对脂肪的利用率。实现在较低的心率下较快的跑步能力。

而这种训练方法有很多好处,比如强度低容易恢复,速度慢避免伤病,提高心肺能力。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在初期低心率速度能力不行的情况下,按训练计划又需要进行8-12周的有氧基础训练。每天以较慢的速度跑很长时间即使是成熟的跑者也会觉得无聊。

二姑娘开始了一种看似“低效“的训练方法。整个冬天都在早上起床训练。默默的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每个月的训练量在360公里以上。春天刚来的时候她就参加了重庆马拉松。一路轻松的跑到终点。3小时18分。达到女子马拉松一级运动员水平。

经过了最冷的冬天,她也变成了更强的跑者。但是更多的是感受到跑步激发出她性格本身的东西。坚韧,不服输,有目标,惊人的计划执行能力。这种性格在长跑这种需要热爱和坚持的运动中更容易表现。

七月流火,新的训练开始了。跑过了上海热的惊人的夏天,跑过了江南最绵长的秋天。经过5个月完整的训练,2012年上海马拉松,二姑娘跑出了3小时12分的好成绩。

所有人都为这个成绩感到惊讶的时候,我在地铁站看到她在哭。由于肠胃问题,在比赛中她不得不减速,去洗手间。比她心底的目标慢了3,4分钟。她还是把比赛放在太过沉重的位置。不了解她训练付出的人会以为她在意的是最终的结果,其实她更需要给无数个寒冷早上起来跑步的自己一个交代。

聊起她认为最“崩溃“的一次训练。她说2012年8月一次天气非常热。当天的计划是36公里,由于天气太热,很快就把随身带的水喝完了。又跑了一会儿,跑到25公里的时候,实在无法忍受上海夏季的潮湿,闷热。终于跑不动了。在锦绣路上,由于天气热,晚上10点路上连行人也没有。周围安静的可怕,四处的灯光在炎热的空气中有些扭曲,整个繁华的上海看上也要热化了。二姑娘说那天出来跑步自己既没有带钱也没带交通卡,最后只得走了8公里回家。“跑起来会快一点,但是实在跑不动了“二姑娘轻描淡写的说着自己最”崩溃“的训练。其实如果了解她的训练情况,知道有时的训练比这次更辛苦,更困难。她深深的记住的只是她没完成的训练。

跑步第二年,有付出也有回报,有艰辛也有欢乐。但是她仿佛并不非常在意。她迷恋于对计划的设计和执行。

奔跑吧二姑娘

跑步第三年:无所谓,继续向前跑。

跑步进入第三年尤其是取的了很好的成绩之后,进步变的不那么容易了。也有很多人在成绩出现一定的瓶颈时将更多时间用在“跑步圈“内的社交,或者花更多的时间来帮助新跑者。这些都不是二姑娘的兴趣所在,她更愿意沉浸在一个人训练的环境中。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寻找跑步理论,然后和几个至交讨论这些理论的利和弊。

这场比赛她选择了上海马拉松。

经过认真考虑她准备执行一次AP训练计划。普通的跑步爱好者或马拉松爱好者也许不知道AP是什么。但对一些资深的跑者听说她要跟AP计划都非常吃惊。因为没有超强的执行力和内心的人很难完整的按照AP计划来准备一场马拉松。

AP计划是Andy Palmer博士给出的一个长达24周的马拉松训练计划。能够严格执行的人一般都能在其重视的高质量赛事中取的惊人的进步。但是这个计划时间长,里程多。12周的有氧基础之后才开始为其10周的强化训练,之后是2周的赛前减量训练。这样一份计划每周有2天需要训练2次,持续训练4周才能休息1天。虽然强度低,但跑量大。周训练量在110-130公里。由于频繁耗时的训练方式,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完整的跟完整套训练计划。

二姑娘在2012年上马前曾经执行过一段时间的AP,但并不严格。因此她准备2013年上海马拉松完整的执行一次AP马拉松训练计划。有人开玩笑说“AP是治愈男子中年危机的最好方法。“大量运动跑步方面的时间投入,苛刻的有些残酷的自律。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半年,一个人确实能够焕然一新吧。

二姑娘有中年危机么?她的自律也许是与生俱来的。

开始于初夏的训练几周后很快就进入上海最炎热的季节。她每天早上4点起来训练。尤其是一些20公里以上的训练距离。后来我们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她说“跑着跑着天就亮了,我训练结束后往回跑,整个碧云社区街道上(注:碧云社区是上海最大的住宅社区之一)还是没有人。“

经常跑步并不难,将跑步做为爱好也不难。但每天早上都起床跑步。很难用热爱来简单形容。也许跑步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生活中的重心。跑步,工作,吃饭,睡觉。二姑娘的2013年下半年就这样可以描述了。

除了跑步训练本身,她还为比赛进行了大量的准备。熟悉赛道,测试装备,设计比赛时的战术,补给策略。一切都在静静等待比赛的到来。

赛前三周,在一次训练中她再次受伤。在聊起这次受伤时很难用什么言语来描述对她整个心理的影响。如果能够知道她之前的付出就更加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她心底里的遗憾,失落。

连续跑5个月,只休息6天。每个月训练量超过500公里。单纯看这些数据也许很难理解她为了这场比赛的付出。但如果想到她计划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训练时会情不自禁的想她是不是太过于执着。所有与跑有关的时间是否值得。

在赛前她曾经分两天去熟悉上海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一方面为了从心理上熟悉线路(有一种运动理论认为人跑在自己熟悉的线路上会比较轻松,更专注于比赛本身。)另一方面为了观察赛道情况,在比赛中尽可能走最短线路,节约时间。按计划在赛前应该反复试跑最后20公里,5公里来熟悉环境,反复加强心理暗示。提高成绩。但由于受伤她只是坐车看了赛道。这些细节的付出并非她对最终结果有多执着,“只是不想辜负自己半年来的努力“二姑娘说到这些有点无奈。

2013年上海马拉松还是来了。3周没有训练,带着一条还未痊愈的腿,她跑了3小时19分的成绩。谈不上满意,但也说不出不满意。跑步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精确的量化起来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让人难以琢磨。

如此失落的时候,聊起跑步她依旧兴致勃勃。她在意成绩,在意训练,但她更在意跑步本身给她带来的东西。

奔跑吧二姑娘

跑步今后的日子:继续跑下去。

二姑娘的本职工作是包装设计师。这个听上去无比“文艺女青年”的职业背后确实忙碌的工作。经常需要为了方案加班,跟她约时间聊聊跑步经历也约了好几次才找到合适的时间。为了确保执行训练计划,她在训练周期中除了很早起床外,有时的长距离,长时间训练也会挤占一定的工作时间。这样就意味着她要更晚下班来把之前的工作完成。

做为朋友有时开玩笑说她除了跑步就是工作,没有业余爱好,连男朋友也没有。但其实在跑步之外她也喜欢摄影,喜欢旅行。但是她摄影和旅行大部分也都是一个人完成的。有时她更享受的是独处吧。跑步对她来说,似乎是种生活中的需要,是种独处的需要。她仅仅是想让自己在跑步上快一点,好一点。甚至那也不是她最在意的。

问起她下一场重大的比赛是什么,她说是接下来的北京马拉松。之前没跑总有些遗憾。问她是否还会再执行一次AP的马拉松训练计划,她说肯定会,今年有很多心得,但什么时侯启动,还没想好。

奔跑吧二姑娘

2014年1月1日二姑娘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大鹏新年马拉松。在放松的心态下跑出了女子第二的好成绩(3小时16分),拿到了组委会提供的波士顿马拉松名额。

今年4月,二姑娘的长长的比赛清单上又增加了一个沉甸甸的名字:“波士顿马拉松”。

(本文首发于《跑者世界》)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Loudy Loudy

    真的是牛人啊

    删除

  2. 李小龙 李小龙

    牛~

    删除

  3. zhouleyu zhouleyu

    真的是牛人啊

    删除

  4. 疯兔goodspeed_01 疯兔goodspeed_01

    个人对最优跑量与训练强度的思考:以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与社交的时间为约束,从追求成绩的角度出发,在保证单次练习质量和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实现预期水准的最少跑量,就是这个成绩对应的最优跑量。依然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问题。

    删除

  5. 17d86042374159d5de81ba7fcb6bed11
    irs_9990Lv.1
    2015-01-24 14:36:43
    伤病要提前感知预兆

    回应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