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都2020年了,我们还没搞明白“抽筋”这回事

关于抽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要说跑步过程中最不愿意遇见的情况,“抽筋”一定榜上有名。

这时候你可能正处于马拉松比赛的最后5公里,眼看刷新个人PB有望;或许你在这一次的团队训练中表现不错,想着最后两趟还是要竭尽全力,绝不拉垮。但是你的小腿突如其来地就开始抽筋了,不管你选择自我激励也好,痛声抱怨也好,完全不起效果,你就只能停下来。

有的时候,明明天气不热不湿,也补足了水分,盐丸也没忘记吃,中途运动饮料和水也都及时地喝了,但是这抽筋该来还是得来,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科学研究也在证明,我们一直以来都秉信的关于“抽筋”的理论,其实也有存有疑点。

那么,“抽筋”到底该怎么解释呢? 

“电解质流失”理论

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运动引发的抽筋,一般是因为汗液的大量分泌,导致体内大量的盐分被排出,导致电解质(包括钠、钾和其他微量元素)不平衡,而电解质维持着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跑者相信吃盐丸、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能够缓解,或是预防抽筋的发生。 

那么最早是谁挖掘出“抽筋和盐分”的关系呢? 

美国的医学博士Tim Noakes曾在2012年发表过一份429页的,关于“运动引发的抽筋”的论文报告,他在论文中提到了一百年前的一次关于抽筋的研究。当时是英国的工人,长期在高温闷热的煤矿底下工作,常常会出现抽筋的情况。于是煤矿主找到了科学家调研这个现象。他们检查了煤矿工人,并且测试了他们体液(汗液和尿液)中钠的含量。最后他们得出,抽筋是因为缺钠,而食用盐中含有大量的钠。

然而,这次研究样本不足,没有控制变量,甚至没有找到抽筋和钠之间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找到了单个样本的尿液中钠含量过低,便武断地得出了结论。凭一个体液钠含量偏低的工人,得出了根本不够科学客观的结论——你甚至无法确定这个工人他有没有抽筋过! 

其实这个研究此后多年一直没有引发什么反响。但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佳得乐公司红红火火地兴办起来,他们为了宣传自家产品,便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更多的实验,并把他们得到的结果大肆宣传,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然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入主运动饮料的领域,盐(电解质)有利于缓解抽筋症状的理论开始深入人心。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钻研,学界对于这个理论一直存有非常多的疑惑,包括了:

1.没有任何一份报告能说明在肌肉抽筋时,我们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包括钠浓度)是不正常的,但是在1984-2009间,有4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抽筋运动员他们的血液钠含量水平是正常的; 

2.没有任何的研究证明身体缺水是抽筋的关键因素。但是却有研究证明抽筋运动员并不比控制变量的对照组缺水;

3.没有证据说明耐力锻炼中的运动员身体温度上升后,可能会触发抽筋。但是有针对游泳运动员的研究,显示他们会在特别冷的水温中出现抽筋情况;

4.有很多报告发现湿热的天气容易引发抽筋,但是在这几份研究报告中,都没有对对照组的变量做精确的控制,他们也没有能在实验对象抽筋时,测出他们血液或是汗液中的钠含量。有趣的是,一份特殊的报告显示,经常抽筋的人往往食用钠(一般就是盐了)的摄入量要比常人高,他们汗液中的钠含量比常人要高——这完全是一个本末倒置,完全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5.病理性的抽筋(与运动引发的抽筋相对,比如说低钠血症引发的抽筋)发作时,往往是身体多个部位会有症状,而运动引发的抽筋,往往只集中在一个小区域,这个区域往往又是我们重复使用,肌肉反复收缩的部位。所以,全身体钠含量的降低为什么只引发一个特定的部位抽筋呢? 

因此,有学者大胆地提出假设——大量排汗导致的血液中钠含量的降低,与抽筋没有直接关系。

随后,他们就提出了另一个理论——神经肌肉控制变化理论(Altered Neuromuscular Control Theory)。 

神经肌肉控制变化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的反应,当我们开始跑,尤其是跑的速度超出预期时,身体出现疲劳,抑制性反射作用被弱化,肌肉出现兴奋型冲动,并占据主导作用,最终产生抽筋的反应。 

如果我们检测肌肉的电活动(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需要在体内及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化及信息的传递,这一切过程都离不开生物电活动。人体通过电活动传递信号)就会发现当出现抽筋的迹象,那么电活动的线路就开始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抽筋开始。

所以,抽筋应该是由大脑活动引发的身体反射,由神经系统所控制。 

为支持这一理论,科学家又做了一个“腌黄瓜汁”实验。2010年,北达科塔大学的科学家们找了一组志愿者,要求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耐力锻炼,直到他们满足以下3个指标: 

  • 1.体内大量的水分排出,其量为体重的3%;
  • 2.通过汗液检测,汗液中钠含量至少减少了145毫摩尔;
  • 3.实验对象们开始有要抽筋的迹象;

然后,这些实验对象被分成了3组,第一组喝75毫升的又咸又酸的腌黄瓜汁,第二组喝75毫升的水,第三组什么都不喝。结果前两组在90秒之内,抽筋症状开始减轻,而喝腌黄瓜汁的第一组症状缓解的平均时间要比喝水的第二组快上49秒。

而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短短的1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腌黄瓜汁在体内消化吸收,甚至开始改变血液的钠含量或者改善缺水症状,在后续的另一项实验中,科学家们也得出了辅助性的结论——75毫升的腌黄瓜汁影响不了血液钠含量(也改善不了缺水症状)。

最后,科学家们认为,之所以又咸又酸的黄瓜汁能够缓解抽筋症状,是因为液体在流经我们的舌头、喉咙、食管时,触发了神经系统的反应,信号传递到大脑中枢,随后又反馈回调节抽筋的信号。就像是我们平常吃东西,尝到味道,我们的大脑立刻能反应出是好吃或是难吃,随后会产生愉悦或是不满意的情绪。是神经系统的作用,而不是血液循环系统或是消化系统在发生反应;是吃(喝)东西的过程而非结果在产生影响。

抽筋是人体自我保护本能

随着抽筋与神经系统挂上钩,也有更多的延伸理论被提出。比如科学家认为,当遭遇危险时,我们身体有自我保护本能反应,由神经系统和脊髓控制,而抽筋也是其中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保护的是什么呢? 

是我们过度运动时,大脑、心脏、肌肉(尤其是肌肉)正在遭受损伤。这也是科学实验有研究证明的——容易抽筋的人,他们往往是跑得快的那批人。另外一批经常抽筋的人,是肌肉力量比较差,平常肌肉运动量不大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运动时,身体肌肉常常处于一个容易受损的状态下。 

于是为了警醒他们,抽筋便成为了一个强制他们停下来的信号。

对策

聊了那么多理论,我们也要针对理论给出办法。 

  • 1.及时的补给。补给的无论是液体还是食物,带点味道的会更好,能够刺激到你的神经系统,帮助你更快地缓解抽筋;
  • 2.肌肉拉伸和力量训练。既然肌肉太弱了会更容易抽筋,那么就去强化它,也要学会去及时放松它; 
  • 3.更理智的训练。抽筋源自身体超负荷的反应,那么我们就得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强度、速度对于我们的肌肉而言是产生负荷了的,会造成过量损耗的;
  • 4.好好研究自己的跑姿、稳定性和动作幅度等等,研究表明抽筋跟肌肉的运动幅度以及重复使用的频次有关联;
  • 5.抽筋时冷静下来,抽筋是一种神经系统控制的现象,焦急和紧张可能反过来会让症状更严重。

夏天是抽筋的高发期,抽筋处理不当,可能还会发生更严重的情况,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有困扰的跑友有所收获,当然,我们也希望科学研究能在未来针对抽筋做出更全面更权威也更加清晰明了的解释。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