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马(Puma)MOBIUM ELITE GLOW 颜色闪亮,造型新潮。但在训练中的表现如何呢?只有实际训练穿着才有说服力。8次训练,124公里训练里程,4种不同速度的训练后,得出最真实的穿着感受。一起了解一下今年夏天那个陪他跑步的小伙伴吧。
测试跑者基本情况:
用户性别:男
年龄:35
体重:75kg
跑龄:2年
马拉松(半程)最好成绩:4’13(全)/1’51(半)
测试情况及环境:
穿着总次数:8次,除3次跑道外,其它均为路面,总测试距离:124K,明细如下:
间歇: 2次,16.4K+15.1K@莘庄体育场
Tempo: 3次,11.7K+14.4K+16.3K@闵行体育公园
放松跑: 2次,18K@闵行体育公园+6.7k@东华跑道
长距离: 1次,25.2K@滴水湖
外观感受:
最初看到Puma Mobium Elite这双鞋是在今年东京马拉松时的展台上,但是EXPO上人实在太多,大家都有序地排着队仅仅是为了试穿个2分钟,我没有那么好的耐心,所以只是摸了摸鞋子而已,当时的感觉是轻,另外对鞋底的分段式构造比较好奇,脚掌和脚跟分离,仅仅靠一个X形状的2个绳子连接扣上了,高科技仿生的设计是噱头还是真的有效呢?
最终拿到的鞋子是刚刚推出的荧光款Glow,外形有多亮骚,可以参见之前的《 彪马 (PUMA)跑步来袭? MOBIUM ELITE GLOW 开箱介绍》 。实际上,荧光的表现虽然不能说真能完成夜间跑步的警示作用,但黑暗里不经意撇到一眼,的确是非常有型。而此次Puma正好是在夏天里推出Mobium Elite的荧光版,让夏夜晚风里的你更佳耀眼显目,百分百回头率噢:)
穿着测试感受:
拿到鞋后第一次试穿,最先的感觉是鞋舌比较薄,需要稍微整理一下,不然鞋舌前面部分可能会有折叠现象的产生,但只要位置调整好后,在训练过程中,鞋舌始终是服帖地、牢牢地不会移动位置。第二感觉是鞋带比较有弹性,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一直偏爱ecco biom系列的鞋带,因为弹性的缘故,从来不会散开,省去很多麻烦。第一次只是上脚而已,仅仅走了十来分钟,但新鞋上脚总是有各种的不顺,而且立马就发现鞋子的一个缺点,脚裸部分无法和脚很好地贴合,原本以为是鞋带没有绑紧,但绑紧后,脚背就隐隐作痛,怎么调整都不顺,特别是左脚。在以我脚背舒服的前提下,目光所视,左脚裸与鞋子处有比较大的缝隙,这与此鞋在前足及脚背处的良好包裹性相比,感觉欠了那么一点点。
第一次正式试跑是在我的主场,闵行体育公园,除了柏油路外,也有水泥路和鹅卵石路。因为是easy的速度,Mobium Elite的表现可以说中规中矩,特别是到了一些不好的路面,鞋底的反馈比较直接,有点类似赤足鞋的贴地感,但略有厚度的中底和那一层薄薄的EcoOthoLite海绵鞋墊,使鞋子拥有足够的缓冲避震,这又让我想到了Biom。Biom系列打的旗号是“Natural Motion”,而Puma的Logo旁现在写的是“The Nature of Performance”,两者都是接近“自然、适足”的诉求,也导致了脚感的一致,但Mobium的鞋子比Biom B要来得更轻,所以我第一次试跑的最直接的体会是,这是一双介于Inov-8 233和Ecco Biom B之间的训练用鞋,日常的easy run对于它来讲有点大材小用。后来在跑道上的1次easy run也证明了我的看法,因为塑胶跑道路况好,我的注意力并不在鞋的反馈上,也没感觉到宣传上所讲到的推动力,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鞋子落地时的声响上,吡叽吡叽的,甚至走路也有,可能是缘于分段式的大底设计,这不断的噪音在整个测评过程中始终给我一种怪怪的、不舒服的感觉。
作为一个跑步二年级生和"大书教"(爱燃烧注:遵循《The Big Book of Endurance training》里边训练理论的运动爱好者)的忠诚拥趸,我的easy速度要掐MAF心率,因此经常是7分开外,所以此次测评我还是把重点放在速度训练上。(MAF基础期后,我跟的是Hansons Beginner计划,但平时easy还是跑心率。)Hansons计划上的Tempo是按马拉松配速,5’10-5’20左右,目前阶段的训练大概是是热身2-3k,跑8-10k配速,冷身2-3k,我选择在公园里练。3次Tempo下来,我发现Mobium并不是以缓冲为导向的,easy训练时的那种缓冲避震感不再明显,特别是距离变长后,变成了Inov-8 233那种后程脚底板直接踏地上的感觉。此鞋脚跟面积比其它鞋款明显小很多,使得你在速度训练时,无法光依靠脚跟来避震,必须把前脚掌给使上,逼你不得不全掌着地,再加上比较好的贴地感,能帮助纠正跑姿趋向最自然的状态。当然我也试了试前掌着地,在一些上坡路段,前掌着地还是比较顺畅的;在下坡时,前掌的受力感也很明显;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此鞋的重心给我一种往后倒的感觉,而且我并不是一个前掌着地跑者,实在是无法习惯这种前掌着地但重心后移的感受,非常别扭,毕竟这鞋的高低落差还是比较大的。
2次Interval(间歇跑)都是莘庄体育场完成的,莘庄体育场拥有让人流口水的PU跑道,穿Mobium Elite训练还是相当不错的,一步迈出去后,就紧接着带动后一步立即迈出去,提脚非常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畅快。1次8组600,1次6组800,节奏都控制得比较好,也能够感受到Mobium大底的灵活性,很好地控制了触地的震动。当然灵活性是不是缘于鞋底那X形状的绳子,我无法下判断,看过之前的测评都说这X绳能带来不小的推动力,但我不觉得有那么大的奇效,只能说因为速度和里程的原因,鞋子本身中底和鞋垫的缓冲会不断减弱,这绳子会帮助鞋子的大底如同脚底板一样灵活运作,依靠最自然的足弓运动的方式来卸震,更能发挥类似足弓的好处,带来跑步效率的提升。在一次的间歇跑中,我使用了计步器(Adidas的speed cell)测步频,间歇时最高曾达到过每分194次的步频。
除此之外,测评怎能少了长距离。今年的24小时滴水湖接力赛上,拿此鞋刷了5圈,刚好25K。长距离的体会其实还是老问题,就是之前所说过的脚裸的贴合度问题,我错误地将鞋带绑得比较紧,脚裸部分是贴合了,但脚背部分包覆得太紧了,导致最后都有比较疼痛的感觉,这也让我有一个疑问,这双属于neutral类型的鞋款,为什么不适合高足弓?当然也有可能是滴水湖前,此鞋只磨合了几次,而且事后还发现自己黑了两个脚趾甲,其实这鞋的楦头和尺码还是比较合适的,也许是的确缺磨合。鞋子重心的问题也使长距离到后程时有别扭的感觉。综合来讲,我以后不会以此鞋来刷长距离,因为它更适合速度课。
总体评价:
Puma Mobium Elite后跟小、前掌大的分段式大底设计所带来的更接近自然的跑感还是非常新鲜的,虽然鞋底有落差并且厚度不小,但轻量的鞋身(约250克每只)、灵活的大底,让你在跑动过程中依然能有赤足训练那种不受限的感觉。另外,此鞋较适合全掌着地跑者,当然也适合后跟着地、有想法要改进跑姿的跑者,是一双的确有其效果存在的、跑快比跑慢优的训练鞋。但此鞋毕竟是颠覆创新的第一代,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适应,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跑者。
另外,Puma与Gucci现在都同样隶属于PPR集团,产品线是越来越偏style了,本季Mobium Elite Glow更以鲜艳又显眼的荧光元素为主打,即使当走路鞋,也绝对够风潮,是一双时尚与运动兼具的跑鞋。
LR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