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京马拉松取消了大众组比赛,同时没有退还报名费用,这件事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争议。东京马拉松组委会给出的回复是赛事前期准备成本太大,无力退还选手报名费。这个答复并没有为跑者们所接受,反而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那么,办一场马拉松比赛究竟要花多少钱呢?我们依旧以东马为例来展开讲讲。
东马精英们在赛前热身
1.东马办赛成本多高?
东京马拉松组委会前期实际已经花出去的费用有哪些呢?我们找到一份东马组委会公布的2018年东马办赛成本的资料,可以作为参考,推算截止到“取消大众组”的公告发布前,有哪些成本已经支出。
2018年的比赛,组委会在每位选手身上的花费为54800日元 (折合成人民币3470元,1人民币约等于14.86日元,大家可以自行估算),其中包括:
1/竞赛、大会的运营费用1 6970日元
2/搭建设施费用13820日元
3/警备、安全保障费用13360日元
4/调整训练计划宣传费用6860日元
5/与报名相关的费用3790日元
志愿者向选手递水
平摊到每个跑者平均3470人民币的费用,乘以35000的参赛人数,总支出在1.2亿人民币左右。2020年由于办赛成本的提高,东马组委会大幅提升了报名费(从12000日元提升至18200日元),由此推算,估计2020年东马的办赛成本会升至1.4-1.6亿人民币。
到发布公告那天,东马组委会还没有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比赛日当天的各种执行及设备使用的费用。由于参赛人数大幅缩减,相应的费用也会降低。
剩下还有大量的宣传物料和比赛奖品已经制作完成,并已进行了支付。组委会也承诺在赛后会把Tee和参赛包邮寄给选手。
2.东马办赛收入多少?
计算完支出,我们再回头来看东马赛事的收入。
第一部分是报名费的收入。
2020年是东京马拉松提高报名费的第一年,因安保等成本的增加,单人报名费金额较往年提升了约50%。按照目前汇率计算,日本国内选手马拉松报名费是1.62万日元(1029元)、10公里报名费是5600日元(355元);海外选手报名费为1.82万日元(1100元)、10公里报名费为6700日元(425元)。
东京马拉松35000名左右全马选手,有部分特邀和赞助商名额,组委会公布的全马中签选手在30000名左右,其中10km只有 500名左右选手。
报名费总收入在 34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另一项重要收入是赞助商收入。 根据东京马拉松官网显示,今年赛事赞助商数量总共为34家,具体分为五个等级,包括1家「Premier Partner」、4家「Major Partners」、7家「Main Partners」、14家「Active Partners」以及8家「Supporting Partners」,体量不菲。
早在2016年,东京马拉松财团事业担当局局长、马拉松赛事的职业策划人早野忠昭就在专访中表示,“东马赞助商金额已经达到了19亿日元(约合1亿人民币)”。预计这个数据在2020年可能大幅提高,大概会在在1.3-1.5亿人民币之间,但随着大众组参赛的取消,赞助商还愿意支付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对实际并不清楚,我们就不把这个情况考虑在内。
最后一部分收入包括了衍生品销售、马博会展位销售、赛事合作授权及转播等收入,这些收入还未查到准确的数据。
大致估算下来,2020年东京马拉松报名费 + 赞助费 + 衍生收入总收入会在2亿人民币左右。
3.国内赛事办赛现状
为获取更权威的数据,得出更可观的结论,爱燃烧还采访了几家赛事公司,了解了一些国内赛事支出和收入构成。
国内赛事支出主要分为几个大类
1/市场宣传及招募
赛事线上线下宣传推广、选手招募、赛事转播直播等费用 。这部分费用差异极大,赛事本身的影响力、过往口碑、是否需要央视直播、使用哪些渠道发布招募等等都会影响成本;
2/赛事物料
赛事Tee、完赛纪念品、赛事补给等针对选手的物资费用产生。为了建立起赛事口碑和美誉,很多赛事给选手的“福利”投入会超过报名费收入。有很多比赛,赛事包的成本就在100元以上;
赛后背着完赛包离开的跑者
3/现场搭建
包括起终点、赛道沿途、expo展会等搭建费用生成;
4/选手服务
医疗、交通、物资领取、志愿者服务、终点服务等。比赛全程的体验都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5/竞赛管理
赛事裁判、计时、赛事管理等投入;
6/招商运营
赞助商沟通服务,赞助商权益体现及回报。
2020年厦门马拉松做了一份简单的数据报告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赛事投入的成本规模。
笔者曾经和很多组委会测算过,即使不算政府各类公共资源的投入,国内每场马拉松平均每个选手的基础服务成本在300-350元。这个也与2018年中国田协《中国马拉松松年度报告》中披露的A1级赛事运营平均成本为1199.86万元能够匹配的上(按A1赛事3万人的参赛规模测算)。
如果要加大宣传、扩大赛事规格提升赛事品质的话,成本会进一步提升。
国内马拉松赛事报名费普遍在100-200元。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等国内一线赛事报名费收入不过在300-600万元之间。与东京马拉松类似,选手报名费收入只占到整个办赛成本的不到一半。
剩下的部分来自赞助商,北上广深杭州等发达的一线或准一线城市马拉松长长的赞助商列表也证实了这个情况。国内赛事的赞助规模都比东京马拉松小得多,2018年中国田协的《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中指出,A1级赛事的赞助商收入平均在669.42万。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赛事赞助最好的上海马拉松(2019年共21家赞助商)赞助费收入规模在2000-3000万。
因为有马拉松赞助商的热情加盟、慷慨解囊,才让一、二线城市的赛事报名费 + 赞助商赞助费 + 赛事其他相关收入能勉强覆盖办赛成本。
但对招商并不乐观的小城市马拉松来说,政府的投入才是赛事运营的主要支撑。从政府各类招标公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一场城市马拉松每年投入从100万到上千万不等。
这类投入的背后有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期待,也有对拉动当地旅游业增长、消费收入提高的需求。伴随这些期待和需求,很多城市都会将“央视直播”纳入招标要求,2个多小时的“央视直播”价值不菲,对组委会和运营公司来说又有一大笔支出。
国内外的马拉松赛事都带有很强的公共事件性质,除了比赛本身的运营支出外,都凝结了大量志愿者,各个行政机关(有人统计过一场马拉松赛事会牵扯政府14个有关部门的配合工作)的工作服务。这种服务不同于去影院看电影,去KTV唱歌,它是一次市场化的服务消费。
跑者缴纳的赛事报名费只能占赛事运营成本的30%-50%,剩余部分则是由赞助商和政府财政支撑。因此,普通跑者能享受到不错的体验,得感谢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品牌赞助商的付出,在所有资源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让每一场都能够激动人心、记忆犹新。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