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Fc10a7d07b423e7b1019e2f3abf6e0d7

可能是史上最红的小红鞋——Salomon S-LAB SONIC 2测评


“怎么这么轻?”这是我拿到包裹后大脑的第一个反应,那一瞬间,甚至怀疑顺丰小哥拿给我的是一个空盒子。有这种反应并不奇怪,大脑固有的认知里,装着一双跑鞋的盒子应该会更重,大脑已有了一个预设,当目标重量没有达到预设值时,自然会产生“轻“的感觉——也难怪,Sonic 2单只重量只有215克。尽管它看上去并不像215克的样子。

开箱与介绍

 

鞋面

开箱后映入眼帘的小红鞋,第一个感觉肯定是红。前两代小红鞋固然也是一身红色,但与眼前的三代目Sonic 2都没得比,标题说“可能是”,其实不是,这就是史上最红的小红鞋。所以区分一二三代小红鞋有个最简单的方法:一二代看鞋带,二三代看颜色。


鞋面外侧后方大大的“Salomon”特征也很明显,初代目和二代目是白色的,三代目换成了深灰色。“红+纯白”与“红+深灰”在配色设计上都没有错,白色字体在红底背景中更显张扬,三代的深灰“Salomon”就显得特别低调。开箱时感觉三代小红鞋特别红,既有红色加深的原因,鞋面文字从白色改为深灰也降低了文字的视觉冲击力,我们自然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红色上。


但是鞋头和鞋垫上的S-LAB字样依旧使用白色作为强调,看得出Salomon对此引以为豪。不过讲真,直接在鞋头外侧面加一个S-LAB很违和,这和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上贴得满满的标签有何不同?我觉得丑。


鞋面内侧后方则印着三代目小红鞋真名——S/LAB SONIC 2。说实话,我喜欢一以贯之的命名方式,像Asics的Kayano系列,iPhone 后来推出的”S“系列命名方式我实在难以接受,就像现在我难以接受SONIC 2是第三代小红鞋的事实一样,这本应是二代目的名字。所以第一代为何取名X Series?


缝衔接鞋面是SONIC 2的特色,无缝衔接鞋面对工艺的要求肯定高,这些最终都体现在跑鞋的售价中。但好处也很明显,双脚在跑动过程中与鞋子的摩擦也会减少,没穿袜子的状态下感受会比较明显,因此各大厂纷纷推出自家的无缝鞋面技术。

Salomon跑鞋的鞋面通常会使用Sensifit+Endo Fit科技,这些技术旨在提高鞋子的包裹性,是否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简单解释一下,前者就是上图鞋子侧面那些M型条,从中底到鞋带处,有如双手包住人的脚部;后者则是指鞋子内部固定的鞋舌,这些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鞋子的包裹性。


如果说Sensifit+Endo Fit是为了把跑者的脚与鞋面紧紧包裹,那么鞋面的3D Flex科技则是为了让脚与鞋面保持距离。3D Flex技术就是在鞋面前端两侧使用弹性材料,为脚趾撑开一片天。三项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包裹与自由的有机统一。鞋面的网眼布料在带来良好透气性的同时,也减少了鞋子的重量。

啊不不不,这文风怎么广告似的,打住打住。


鞋底

看到这届小红鞋的外底,我就不想(gan)做越野跑测试了,三十来个大方块组成的外底,抓地力肯定不如前两代,毕竟路跑鞋嘛,跑山还是用大红鞋来得安全。

足弓处银色那块,是用于实现支撑过渡的,通过3D PROFEEL FILM技术。资料显示,这是一种接近高密度橡胶的材质,据说它很轻。


中底采用的是Salomon新的技术——Vibe,事实上我对采用什么技术也不太关心,我只在乎实际上所能达到的效果。关于三代小红鞋的详细科技,可移步官网。点击,了解更多SONIC 2黑科技。

用手按压SONIC 2的中底,手感很软,但初次上脚后,我的脚告诉我,哦不,这一点都不软。还是我所熟悉的竞速鞋脚感,偏硬。




日常通勤与跑步测试

作为一双目标人群定位在马拉松准精英及以上级别跑者的竞速鞋,小红鞋在保留传统竞速鞋轻巧性的同时又有着保护性,所以在上脚前,我脑海里又有了一个预设——鞋底应该不会很硬。

但上脚后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前文也剧透了,硬,如普通竞速鞋般的硬。不过当时倒没有多大惊讶,原因有三个——我体重较轻、新鞋,尚未有磨合、小红鞋本来就是一双竞速鞋。 于是我打算试用一段时间后再下结论。


日常通勤

我日常通勤的距离并不远,与跑步距离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无非是从家走到地铁站,出站后就是公司,一来一回,加上其它乱七八糟的,三公里,不能再多了。

SONIC 2成为我日常通勤鞋后,这却成了我痛苦的三公里。原因在于,鞋沿磨后跟

SONIC 2成为我这一生中第三双会磨后跟的鞋,第一双是皮鞋,我早已丢了它,虽然才穿过两次;第二双是亚瑟士某款竞速鞋,磨着磨着就不磨了。后跟被鞋磨过的人自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想起来,也是蛮佩服自己,明知鞋磨脚,偏穿磨脚鞋。解决方法是穿一双厚一点的袜子。


开个玩笑。问过两位穿SONIC 2的人,关于磨脚的问题,也是一个会一个不会。其实穿久了,鞋面自然会往两侧拉,稍微加宽长度后便不存在磨脚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也很少用在役的跑鞋当通勤鞋,舍不得。这次纯粹是为了测评。

【更新:一段时间的通勤后,磨脚问题不再出现】



跑步测

计划的周跑量是80公里,可是上周结束后发现左脚无名趾有点痛,虽然是小事但下周我有一场越野跑比赛,我的原则是小伤痛也要停止跑步。所以很惭愧,这周就跑了两次,一次塑胶跑道15公里,一次路跑30公里。

事实上测试距离太短无法体现鞋子的真实情况,但今天是截稿时间,以下先针对这两次跑步共计45公里的距离进行测评。后续若有新进展,本文会持续更新。计划将小红鞋作为我的路跑比赛专用鞋,至少会每跑完一次马拉松就回来更新一次,直至SONIC 2退役。


一、塑胶跑道15公里绕圈,跑道面情况:正常

测试目的:较快速度状态下鞋子的包裹性、稳定性

第一次跑步测试,竟没有不适的感觉,上脚后很快就习惯了,这是一个好现象,大概是我平时竞速鞋穿得比较多的缘故。

穿着单只215克的鞋子跑步,第一个感觉是轻,有一种多威的感觉。这15公里,我采取先慢后快的策略,前半程五分以外的配速慢跑,主要当热身和适应新鞋。后半程逐渐加速,配速在四分以内鞋子状态依旧稳定,没有出现摇晃的状态,其中既有鞋面Sensifit+Endo Fit技术带来的良好包裹性的原因,或许也因为我的脚型和鞋型比较吻合。



二、江畔30公里边玩边跑,路况:湿漉漉

测试目的:鞋子抓地力、防滑性

刚好有过一场小雨,路面湿漉漉,是测试鞋底抓地力的好时机。先上个湿漉漉的江边的路面图。

在以上路面,慢跑状态下并没有任何打滑的感觉,但速度加快时打滑感特别明显。我是前掌落地派,当速度加快时,前掌落地的瞬间甚至会稍微滑动一下,特别让人胆战心惊不过在这样潮湿的光滑路面测试一双路跑鞋的防滑性也是“强鞋所难”,一般的城市马拉松赛都不会有这样的路况无需担心。

后来跑到正常的沥青公路测试,鞋子完全可以胜任。我比较困惑的问题依旧是,跑步时鞋底并没有看起来和摸起来那般柔软,尤其是中底,摸起来是很舒服的,在路面跑步,落地声还是有点大。果然,鞋不可貌相,就像看起来毫不轻巧的它实际重量也只有215克一样。

这次测试跑中,有一点想特别提一下。因为是边玩边跑,注意力并没有很集中,鞋头不小心踢到路边一块凸起的石板上,身体趔趄几近摔倒。多亏SONIC 2坚硬的鞋头,我的双脚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奖励你个特写。


总结



萨洛蒙 S-LAB SONIC 2 | 升级你的PB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5507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752639ab6302219fcd0121e68699bc4f
    sam_no90Lv.16
    2017-03-01 16:28:20
    试试换更专业的袜子,大多数专业跑步袜后面会特意升高,高过后跟

    回应

  2. 17d86042374159d5de81ba7fcb6bed11
    跑友70131312Lv.1
    2019-07-05 23:54:59
    小心驶得万年船,了解萨洛蒙小红鞋的话先看下这个吧(ctrl+c才能复制)http://t.cn/AiOy8Olg

    回应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