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燃烧 GEAR | 国乔 飞影 Plaid 的顶款尝试

最近几年运动品牌在对跑鞋的规划中都做了更细致的划分,之前比赛竞速系列也根据能力和水平分出了顶款和次顶款。比如阿迪 的 adiors 和 Pro ,索康尼在啡鹏之上今年又发布了飞翼,特步在 160X之上发布了 160X Pro ,而李宁干脆一口气把飞电划分为 Challenger ,Elite 和 Ultra 三个型号。而过去几年在竞速碳板方面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乔,今年也在年初的发布会官宣了顶级竞速款 飞影 Plaid 的存在。这款产品让 飞影 PB 3.0成为了国乔产品矩阵中的次顶款,也让很多人猜测飞影 Plaid 的存在是以一种“秀肌肉”但不大规模发售的方式存在,还是为了市售而适应更过业余爱好者而做的设计。

上周拿到了最新上市的 飞影 Plaid市售版本,测试了3次,一共50公里左右里程。先说结论:这双鞋虽然是国乔的顶款竞速,但是并非只适合顶级精英运动员,业余爱好者的高手完全可以驾驭。产品的成熟度很高,而且延续了很多飞影 PB 3.0的设计,但是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在后代产品中可以改进。

先看一下飞影 Plaid基本的一些构成:鞋面采用了一体编织鞋面 + 袜套式的设计。鞋面靠编织方式大面积织出了镂空,除了一般跑鞋会选的正面和鞋舌位置外,在侧面也有大量镂空。这个做法除了透气,更多为了减重。虽然看上去鞋面很宽,但实际上脚,前掌的包裹性非常好。后跟处还选择了硬质的“港宝”,在实测过程中对一些过弯时的支撑有帮助,后跟位置只填充了很少的海绵。

中底采用了国乔自己的 巭 Q-KUNGFU Pro 超临界发泡材料,在足弓偏后跟位置厚度达到 50mm,几乎是合乎国际田联比赛规则的极限了。碳板采用了跟飞影 PB 3.0 同款的 Q - ARC PLATE ,但在造型方面做了调整,实际上脚反弹更强劲。在足弓内侧的中底做了大面积的“挖槽”,前后掌在外侧连接,而内侧则是一半分离。大底采用了和飞影 PB 3.0相同的大底,连花纹都一致。由于超厚的中底,为了保持稳定性,中底的宽度也非常宽,尤其是前掌部分最宽处接近 120mm。

在实测的过程中,飞影 Plaid的实际体验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原本看着激进有些夸张的外表,觉得这是一双只有精英才能驾驭的跑鞋,但跑起来才发现,鞋子落地时候的平衡性做的很好,没有过度前倾。足够宽的鞋掌让稳定性有极大的提升,甚至比飞影 PB 3.0落地稳定性还好。

由于鞋底的超临界发泡太厚,碳板在配速速度较慢的时候感受不强烈,而当逐渐把配速提升到 4分30秒/公里之后,每一步的推动力都非常强而且清晰。鞋子舒适性做的也不错,跑过一次超过 20公里的距离,没有感觉碳板反弹和扭转力造成的不适。因为并非只有顶级精英才能尝试,对全马 330水平的用户,都可以试一下这款 飞影 Plaid。在三次测试中感觉鞋子平衡性做的很好,在如此厚和宽的中底将重量控制在了 单只 217克 (43码),碳板和中底材料反弹的一致性也很好,没有出现延迟的状况。可见在前期测试和调教过程中花了大量精力。

鞋子还有2个不够完善的地方估计只能在下一代中提升了,一个是后跟位置包裹不够紧,又没提供备选的最后一个鞋带孔。这会造成对某些跑者有轻微“掉跟”的情况。还有就是中底内侧前后掌分离的结构,在过弯的过程中,内部支撑不足。虽然足弓位置在跑步的时候不会发力,但需要支撑,前后掌发泡位置,间距影响了过弯时候的支撑感受。

总体来说飞影 Plaid 补齐了国乔跑鞋矩阵最顶级的配置,在第一代产品就体现了非常高的完成度。沿用了很多飞影 PB 3.0成熟的材料和设计理念,除了大底外,碳板角度和调教都非常接近。但在中底结构设计方面又做了大胆突破。希望未来通过迭代,成为一个长期的型号。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