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神跑法,真的适合你么?

对于跑步,经常讨论的话题就是跑姿,在跑姿上关心最多的问题就是着地方式

脚掌脚跟着地方式更是跑者最关心的问题

“自己想怎么跑就怎么跑,最舒服的方式就是对的”。

“脚跟着地肯定是错的,必须改成脚掌先着地”。

“前掌跑法”,或者说“前脚掌先着地”,是跑步圈内永远受热议的话题。


的确,几乎所有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都倾向于前脚掌先着地;一般来说,跑的速度越快,前掌着地的比例越大。

所谓前掌着地是脚掌以接近水平的角度落下、前掌先着地、然后整个脚掌接触地面。不要理解为踮脚跑、脚跟不着地,那是短跑的跑法。

前脚掌先着地,首先需要充分的调动小腿、足部肌肉群的力量,发挥这些肌群的缓冲功能、弹性势能,可以明显削减跑步中小腿以上部位(膝、髋等)受到的直接冲击;

第二,前掌先着地有利于缩短整个脚掌的着地时间,增强动作的连贯性和向前性,是快节奏和高速度的基础。


说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已经懂了,前脚掌跑法虽然是高效的跑法,但是对小腿、足底、脚踝部位的负荷比较大,而对膝关节负荷相对要小(这也是为什么专业运动员中常见跟腱损伤,而业余跑者一般伤膝盖)。

我们大众跑者如果小腿、足部肌肉群的力量不发达,就会感觉“脚板软弱无力”,即使勉强采取前脚掌跑法,也可能出现技术动作不自然,甚至引起伤痛。

小腿肌群是控制前脚掌运动最重要的肌群之一,前脚掌先着地时,小腿需要充分发力,加上踝关节、足底的小肌群协同发力,从而提高整个脚掌的协调力量,从而让整个脚掌都刚劲有力。


但是也许还有跑友会问,为什么我进行了很多提踵之类加强小腿和足底肌肉的训练,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前脚掌跑法?

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实,专业运动员采用前脚掌着地靠的绝不仅仅是强大的小腿和足部力量。

那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下前脚掌跑法还需要哪些能力来支撑,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掌握。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前脚脚掌跑法的本质是什么?

外观上的“前脚掌先着地”


以上几点说的就是前脚掌跑法的核心与本质。如果做到了,想要掌握前脚掌跑法不会太困难。而如果自己还达不到这些要求,建议还是把基本功练好;如果非要硬上前脚掌,比如采用迈大步,着地点超前于重心太远,产生刹车效应,即使刻意用前脚掌着地,带给身体的也许就是伤痛的冲击了。


那么,除了掌握这几个核心要点以外,我们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身体素质呢?

0
1
核心力量

因为前脚掌跑法需要的是高步频、较短的着地时间。在腿部支撑动作快速切换、落地随即快速拉起的过程中,轻快的双腿始终是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来带动的。如果核心部位特别是腰腹部力量不足,就无法支撑快节奏的运动,很快就会出现动作变形。

0
2
力量的平衡

后背肌肉、臀肌、腘绳肌以及小腿肌肉组的“后侧力量链”是推动身体向前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整个后侧链发力的同步性、协调性对跑步效果影响很大。如果只有发达的小腿、足部肌肉群的力量,而没有后背、臀肌等核心部位来带动,就会很容易造成小腿代偿性地过度紧张,从而导致小腿抽筋。

0
3
肌肉神经的控制能力

肌肉神经控制是影响运动表现的一个很关键的要素,也是形成技术动作的基础。在节奏感的把握上,如果肌肉神经控制能力不强,当你加快步频的时候就会感觉全身紊乱,两腿不听使唤,呼吸也配合不上,甚至腹痛岔气。

肌肉神经还决定了肌肉调动、协调发力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后侧肌肉力量链”,当你只是刻意前脚掌着地、小腿发力,而后背等核心部位却没有协同发力,就会造成技术动作不自然、不流畅。这样一来,前掌着反而让你增加了着地时间。

另外脚踝的稳定性也是由肌肉神经系统控制的。对于防止踝关节扭伤,脚踝的稳定性可能比肌肉绝对力量重要得多。

肌肉神经的控制能力,是通过平时的跑步来不断磨合与适应出来的。其中有氧跑是提高控制能力的最安全、最基本方式。

从动力链角度来说,力量通过躯干、臀部和大腿从而传导达到小腿和脚掌,完成扒地蹬伸动作,产生推动人体往前的强大动力。因此,小腿、踝关节和足底肌群发力形成相当于汽车“轮胎”的作用。而真正控制节奏的发动机,还是身体核心部位的肌群、以及灵活而协调的中枢神经系统。

作为水平相对较低、提升空间也较大的大众跑者,如果要提高水平,我们就应该加强核心、大腿等部位大肌群的力量,以及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等体能素质。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s://iranshao.com/diaries/385660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