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月,梁烈唯和黄德斌参与了香港翡翠台的纪录片《极地狂奔》的拍摄,他们的任务很艰巨。梁烈唯将赴北极参加4月9日举办的北极马拉松,而黄德斌将前往位于北非摩洛哥的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那里是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门户,也是极地长征撒哈拉沙漠马拉松比赛的起点。梁烈唯此前只跑过一次10公里,而黄德斌参加的极地长征比赛更是一场长达六天、总距离为251公里(相当于6个全程马拉松)的超级赛事。
“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对于梁烈唯和黄德斌来说一定是这样,香港艺人工作起来真是很拼……
喜欢征服大概是人类的天性,不然为什么会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举办马拉松甚至超马比赛?在南北极这样的严寒环境里跑马拉松是不够的,还要在酷热的撒哈拉沙漠里跑,在撒哈拉沙漠里跑马拉松也是不够的,还要一跑六天、六个马拉松一起跑。从心理补偿机制来说,征服欲或许来自于自卑心。面对大自然人类肯定觉得自己很渺小吧,在极地环境下征服这些超长距离或许会让人觉得稍稍强大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怀着莽夫之心征服大自然又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严苛的环境条件下,不得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保持友好的关系,顺着路跑,而不是去征服道路。最终,人不得不学会的是谦卑和臣服。私以为,这才是人与大自然旷日持久、充满爱恨的痴缠和纠葛所要最终带给我们的。
一、北极马拉松
第一届北极马拉松举办于2002年,由爱尔兰跑者理查德•多诺万(Richard Donovan)独自完成。就在理查德独自完成第一届北极马拉松前十天,他刚刚赢得了第一届南极马拉松,并由此成为了第一个在两极均完成过马拉松的人。2003年这项赛事吸引了10名参赛者,自此之后除了2005年停办了一年,这已经成为了一项每年都会举办的赛事。目前已有来自40个国家的近300名跑者完成了这项比赛。
比赛的正式举办地是在一个叫做巴尼欧(Barneo)的北极营地,它漂浮于北纬89度和90度之间。比赛当日的气温平均在零下25到30度之间,《跑者世界》杂志称之为最寒冷的马拉松。比赛长度为标准距离的马拉松长度42.195公里,也有半程项目可以选择。赛道是一条4.2公里长的环线,选手们需要绕赛道十圈完成比赛,环线长度也可能会受到冰间水道和安全因素的影响。比赛终点则是北极点,即所有经线交汇之处。有趣的是,比赛期间,整个赛道会因受到洋流影响发生移动,虽然参赛者并不会对此有所觉察,但他们所在的经纬度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要前往北极参加北极马拉松,首先需要按照赛事组委会规定的行程到达位于斯瓦巴群岛(Svalbard Archipelago)的挪威小镇朗伊尔城(Longyearbyen),然后赛事组委会会安排专机将所有参赛者送往北极。到达北极不需要办理签证,但对于中国公民来说,需要办理挪威签证。11,900欧元、即近10万元人民币的报名费价格不菲,其中包括了往返斯瓦巴群岛的机票、在北极的住宿、比赛报名费、前往极地的直升机费用、服装、证书、奖牌、医疗支持等费用。
对于北极马拉松倡导的环保内容,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使用运输设备前往北极等等是否与环保目的背道而驰?实际上,北极马拉松确实投入很多资金进行了碳补偿。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向CarbonFund.org在巴西亚马逊的碳补偿林地项目支付费用,通过投资环保项目来抵消自己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2013年,他们更是正式达到了“零碳”状态。
只跑过一个10公里的梁烈唯最终以11小时多的成绩完成了比赛,虽说精神可嘉,但某种程度上又实在不是个好样例,提请广大跑友还是不要效仿的好。
(北极马拉松官网:http://www.npmarathon.com/)
(香港翡翠台的纪录片《极地狂奔》的截图)
二、苏丹撒哈拉沙漠马拉松
2013年国内几大马拉松赛事接连遭遇秒报。而2014年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早在2012年6月12日就开放了报名,并且在11分钟内就被报满。人类实在太疯狂了……赛事官网上说:“你可能需要费一番口舌向别人解释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比赛。”当然,如果别人不理解,你可以只笑笑,不说话。
1984年,法国音乐会筹办人帕特里克•鲍尔(Patrick Bauer)只身背着行囊走进了撒哈拉沙漠中,他在沙漠中徒步了350公里。为了让其他人也能有类似的体验,他花了两年时间募集资金、进行组织工作,并最终在1986年举办了第一届沙漠马拉松,当时有186名参赛者。
撒哈拉沙漠马拉松是一项多日制超马赛事,每年四月初在摩洛哥举办,比赛环境中白天温度大约在30℃,夜间约为14℃。参赛者需要在六天内完成251km左右的距离。六天的行程如下:
第一天:33.8公里
第二天:38.5公里
第三天:35公里
第四天:81.5公里
第五天:42.2公里
第六天:15.5公里
但每年的实际路线和赛程都会有些变化,直到比赛前一天赛事组委会才会公布当年的路线。赛程最长的比赛日后会有一天的休息。每天晚上参赛者会在露营地过夜,每个帐篷可以睡八个人。比赛期间,参赛者需要始终自己背负食物、水和睡袋等装备。组织方会向参赛者提供限量的饮用水,每天早上在比赛开始前在露营地发放。赛程分为三个阶段:联络段(Liaison Stage)、马拉松段和不停歇段(Non-stop Stage)。其中联络段需在10小时内完成,马拉松段需在12小时内完成,不停歇段即为那段80公里左右的赛程,需要在34小时内完成。此外某些检查站也设有关门时间,未能在关门时间内完成规定赛程的选手即被取消资格。
对于个人参赛者,比赛报名费用为2700欧元。比赛非常注重环保,如果比赛期间有选手在沙漠中随意弃置水瓶或其它垃圾,将会被处以罚款。赛事组委会还专门聘请了两家公司来清理宿营地,其中一家公司负责收集垃圾,另一家负责用焚化炉销毁垃圾。几年前比赛还开始统计比赛产生的碳排放量,旨在使用替代能源来减少这些排放。
目前这项赛事最传奇的人物是摩洛哥选手Lahcen Ahansal,他已经十度获得这项比赛的冠军,他的兄弟Mohammed Ahansal也赢得过三次冠军。Ahansal兄弟通常在19-20小时内就能完成比赛。
(苏丹撒哈拉沙漠马拉松:http://www.darbaroud.com/en/#)
(香港翡翠台的纪录片《极地狂奔》的截图)
题图来自赛事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