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跑步路线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考虑达到路线的便利程度、路线的安全程度(来往车辆多不多,夜跑的话有没有灯,有没有视野盲点等等)、路面状况(是否平坦、会不会很湿滑、够不够宽敞等等),当然,还有路面的类型。
正常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一般对于路面的类型是很少做过多要求,毕竟就近开放的塑胶跑道不是哪里都有,况且每个人也都有已经跑习惯了的路面类型。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路面类型分成人工路面和天然路面两大类。人工路面包括了混凝土水泥路、柏油沥青马路、砖面路、塑胶跑道等等,天然路面一般包括泥土路、草地、沙地、山地等等。通常情况下,天然路面会更加柔软一些,但比起人工路面,它最大的缺点是不够平坦,往往坑坑洼洼的。当然,塑胶跑道是人工路面中的特殊情况,毕竟它是专为体育运动所打造的。
关于在不同路面上跑步,跑者们最关心的往往都是“不同路面与跑步伤病是否有直接的联系”,在通常的认知中,我们身体的肌肉、肌腱和关节会在跑步过程中承受来自地面的运动反作用力,如果路面更加硬,那么我们的肌肉和关节所受到的冲击就会更加大。
2008年,国外一本名叫《Foot and Ankle International》(直译过来大概是《脚与踝(国际版)》)的读物发表过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他们找到了291名精英跑者,征询了他们的跑步习惯以及伤病情况。结果表明有56.6%的接受调查跑者有跟腱的伤病困扰,有46.4%的受访者有膝盖的问题。但是在其他前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习惯在更软质地路面上跑步的跑者,其经受运动伤病的概率和频率,都会更低一些。
针对这个问题,同时也有运动力学专家们在他们的领域提出相关论点:我们的身体会针对不同的环境作出调整应对。在跑步过程中,如果我们跑的路面更硬,那么我们身体会调整腿部的刚度,并通过收缩相应部位的肌肉来应对更大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周跑量并不大(“不大”的界定区间是每周在8公里-55公里之间),那么其实在人工路面上(比如马路)跑步受伤的概率,并不会比在更柔软的天然地面(比如草地)上跑步更高。
综上两个观点,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更硬的路面上跑步的确会提升我们遭受运动伤病的几率,但前提是,你是长年在一个非常硬的路面上跑,而且跑量还很大。
长期在人工路面(水泥路、柏油沥青路、砖面路)上奔跑更容易受伤其实也好理解。在平整的路面上跑步,我们进入跑步的“节奏”后,整个身体的运作会变得机械,整个过程中我们会保持姿势做不断的重复。有节奏地跑肯定会更省力气,因为单一的动作模式往往只会运转相关的肌肉来进行发力,但用则进不用则废,得到锻炼的部分会越练越发达,但其他的肌群也会处于一个“被弃置不用”的状态,得不到充分锻炼。
导致的两个结果就是,一,我们经常动用部位的肌群会更加容易疲劳,甚至受伤;另一个就是我们的锻炼成果在到达一定阶段后会陷入停滞。
相较之下,不平坦的自然路面沿路都会有起伏,有上坡下坡,路面上还会有各种变化,为了应对这些“障碍”,我们便不得不调整动作和姿态来做应对。这足以帮助我们调动身体更多部分的肌肉,让平日跑步时处于抑制状态的肌肉能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知名跑者都会在自己的训练内容中增加野外跑的原因。无论是在草地上跑也好,在林间的小路上跑也好,或是在沙滩上跑也好,通过改变跑步时的路面类型,来缓解肌肉的疲劳,让身体得到放松,并借此来加强自己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跑步时对路面类型进行选择呢?
如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无论是人工路面还是自然路面都各有利弊。
水泥马路是最常见的,最便利的,同时它平坦开阔,但它比柏油沥青路还要硬十倍,同时马路上我们往往要顾及到车辆和路人的来往,多少有些安全隐患;
柏油沥青路比起水泥马路来,是更加理想的跑长距离的路面,它更软也更有弹性,跑者们也能通过跑柏油沥青路来模拟路跑赛事,算是提前适应赛道。但同样的,柏油沥青路因为比较硬,长期的大跑量之下,容易让身体积累疲劳,增大了出现受伤的风险;
塑胶跑道是人工路面中最理想的,它软硬适中有弹性,让跑者在跑步时得到更多的脚感反馈,也不至于对身体,尤其是下半身的各个部位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它更安全,每一圈的距离又都是固定的,能让跑者心无旁骛地奔跑,所以塑胶跑道往往是我们练习速度跑的最佳路面。
但跑道也有它的弊端,一是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跑,长久下来会导致出现左右肌力不均不平衡,二是持续绕圈、拐弯会对膝盖、髋关节和脚踝造成压迫,另外第三就是如果跑长距离,塑胶跑道会有卸力感,可能会让我们在后程非常疲劳,发不上力。
至于自然路面,无路是草、土、沙质地的路面还是林间小道,都会更软,同时地形丰富,让我们不断变动姿势,以达到强化肌肉与韧带、增加关节稳定度、培养有氧能力、使腿部肌群均衡发展等等目的。同时因为要更加关注路面的情况,在跑自然路面时会要求跑者们更加专注,也就更能让人在全身心投入中感受到跑步的乐趣,加上一路风光怡人,也难怪会有那么多跑者对越野跑情有独钟。
但自然路面对于跑者的能力要求也会更高,新人跑者的脚踝力量和腿部力量往往还不够强,那么在遇到凹凸不平的路况时会容易崴脚扭伤。而且自然路面的排水能力不太行,容易更湿滑,也会变得泥泞难跑。如果对于路线不太熟,也可能会有出现一些意外(遇到一些野生动物啊,摔跤啊,迷路啊等等)。
如果说人工路面的训练是我们的基本盘,那么添加自然路面的跑步内容就相当于增长点——比起常年累月地在同一种路面类型上训练奔跑,为什么不每周至少加一次其他类型路面的跑步计划呢?跑量不需要太大,权当一种放松跑的形式,帮助自己能够更快地恢复过来。
人工路面还是自然路面?其实两者不用取舍,各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让我们的素质得到更全面地开发,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