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嘉似乎是个无比幸福的人。
这位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拥有他最想要的工作、家庭、人生、爱好和成就……从他口中说出,一切都堪称完美,无可抱怨,这是采访中他留给笔者的最大感受之一。这篇文章的标题,其实也可以叫做《北京人于嘉的幸福生活》。
对于于嘉主持的篮球,笔者一窍不通,无权置喙,但他的马拉松PB和经历,肯定会让绝大多数跑步爱好者自叹弗如:跑马不到4年,最好成绩3小时整;参赛足迹从北极圈到海南岛,世界马拉松大满贯(World Marathon Majors,缩写WMM)六大赛事已经“打通关”。
跑马两年多,功德已圆满
于嘉应该是中国马拉松跑最快的电视主播,不过他第一次跑的成绩并不突出,而且你根本没法查到:那是2012年11月的北马,他是拿组长沙桐的“迷你马”号码布跑的。
那次他的完赛时间是4小时36分48秒。这个在现在看来很一般的成绩,当时却让他“非常激动”——毕竟是他的人生首马。
自那以后,他的成绩几乎一直在稳步提高:
2013年1月,厦门马拉松,4:17:16,进步将近20分钟;
2013年5月,布拉格马拉松,3:49:15,首次进四。
2013年9月,柏林马拉松,3:44:36,完成第一个WMM赛事。
2013年10月,北京马拉松,3:32:53。
2013年12月,上海马拉松,3:22:54。
这一年之内,于嘉连破400和330两道大关,比首马快一个多小时!第二年他虽然成绩相对停滞,经历却丰富了许多:六大满贯再下三城——波士顿、芝加哥、纽约;在格陵兰岛体验北极圈马拉松(半程和全程各一个,分两天跑完)。
2015年又是一个井喷年份。新年刚过,他就在厦门跑进3小时10分,达到田径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个多月后的东京马拉松,他以3:00:09完赛,“进三”的圣杯已经唾手可得。
如果你仔细察看这两场比赛于嘉的分段用时,会发现他厦马跑得前慢后快,30公里过后每个5公里平均配速都在4:30以内,显得游刃有余。
“那次其实亏了点,因为没想到自己冬天练得那么好,否则前面再快点,那次就能把305给进了。”他有点惋惜地告诉笔者。
相形之下,他的东马每个5K分段一直在掉速,平均配速从3:52掉到4:46,第8个比第1个足足慢了4分半钟,似乎表明前面有些过于冒进,否则就可以一举破三。
对此于嘉解释说,东马出过一些状况:先是鞋带松开了,后来跟一个肌肉壮硕的欧洲人跑了半天,才发现人家有组织——东京某老外跑团。
最后一个插曲出现在第42公里,那儿有一道“最后195米”拱门,他误以为就是终点,自己进三了;于是从腰包里掏出手机,停掉跑步软件。
这时有人拼命朝他挥手,大喊:“Run run run!”他才醒悟过来,赶紧拔腿往前冲。“就差9秒钟。如果不是从腰包拿出手机按悦跑圈的话,我觉得我肯定能破三,其实各方面条件
去年4月的伦敦马拉松,于嘉以3:05:56完赛,至此完成大满贯,加入WMM“六星跑者”俱乐部。
下一个跑步目标
于嘉的下一个马拉松目标,似乎应该是名正言顺地突破3小时,但他说自己没想过要在哪场比赛实现这一目标。上个月在法国又跑出一个3:03的好成绩,使他对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有了相当的把握;“相对而言,我跑步还是挺随性的。我还是觉得跟大家一块儿多跑跑更好。”
而在完成普通马拉松爱好者梦寐以求的WMM六大赛事之后,于嘉并不觉得“天下无马可跑”:“还有很多比赛我也特别想参加,虽然没有非去不可的。”
他有几个想法。一是现在自己成绩越来越好、跑得比较稳定,所以想把“六大”再跑一遍。他每一次跑感受都不一样,而且这几个城市也去得相对较多,每个都去过不止一遍,对它们印象都不差。
二是由于训练不辍,他状态保持得不错,跑步已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上这份工作去哪儿出差都有可能,他希望能达到一种状态:随时作好准备,走到哪跑到哪,不把马拉松当作一件多么特殊的事。
现在于嘉一年能跑8到10个马拉松,以后也许没时间跑这么多,但可以充分利用每次出差的机会,在完成工作后跑一个马拉松,当作出差的一种调剂。
目前他一年到国外出差两三回,例如今年已经去过荷兰和法国,前者是为了报道速度滑冰世界杯总决赛——速滑是他的冬季分管项目,后者则是去转播女篮奥运资格落选赛。
他在这两个出差地都报了马拉松。两场比赛都是报满为止,否则开放到赛前最后一天,而且参赛包可以比赛日当天领,很方便。
“荷兰我报了象牙海岸马拉松,结果算错时间了,开跑的时候我还在工作,大概200块钱报名费白交了。那个象牙海岸不在我们那城市,我还要找一人帮我开车去,比较麻烦,时间上不赶趟。”于嘉说。
法国之行因为中国女篮提前出线,他得闲前往距南特137公里的小镇库隆(Coulon)跑当地的马拉松。那个的报名费便宜,只要30欧元。
“库隆其实就一个村,4000人报名,1000人跑全马,另有2000人参加双人接力组。他们都是农村来的,没见过中国人,特好奇。”
赛道是绕小镇两圈,距离分别为24公里和18公里。第一圈的最后两公里于嘉被一个前面跑特快的姑娘带乱了;“我看她跑特别快,把我给超了,还以为我是不是无意掉速,应该快一点。”
结果第一圈结束时,那姑娘解下脚上的芯片,交给另一个人,让于嘉瞬间崩溃。“最后一公里我是走的,用了16分钟。”不过他最后成绩相当不错:3:03,第22名,奖一瓶村里自己酿的酒。
于嘉的第三个愿望,是带着老婆孩子去参赛。像他的“嘉友跑”团友毛大庆、贾晓萌刚去的黄金海岸马拉松,亲子跑和马拉松分两天进行,他很想带女儿去一趟。
前一阵迪斯尼邀请他参加乐园的园区跑,有机会他也想参加。哪怕不是全马或半马,只要能让他和家人一起享受跑步、不会让他们老是担心自己就行。
至于比马拉松更长的距离,于嘉透露:“我向老婆承诺,在女儿成年之前不跑超马和越野。我知道以我现在的跑步方式,去挑战它们还有困难,我觉得最好还是有整块时间去训练再说,不着急。如果我一辈子能参加一次很好的越野、超马或者铁人三项比赛,都会挺高兴的。但最后如果没参加成,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安步当车”式训练法
今年是央视体育频道与NBA合作30周年,因此于嘉有“一大堆的事”。不过再忙他也会天天跑,“除非教练要求停一天,我才很不舍得地停一天”,原因是他对跑步是出自内心的喜欢。
跑步成为他上下班的主要通勤方式,除非和女儿玩得太晚、时间不够才会坐地铁。他的上班时间不固定,有直播节目才去,有时也会遇到上下班高峰期。
几年前开始跑步上下班之后,于嘉就把车卖了;“现在还是没车,对我没有用。我身边不存在对我没有用的东西。”他家就在市区,有地铁、跑步等很多交通选项。他原本就不喜欢坐车,出门宁可健步走或者慢跑。
于嘉的家位于北京市的西边,而央视新大楼“大裤衩”位于东边(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单程大约15公里,他基本会沿长安街跑,想跑半马就绕一下二环;所有路线的距离,他都已经了然于胸。
他把上班用的东西装进腰包,西装则放在台里。在路上跑,认出他的人以前不多,如今越来越多了,但对他跑步影响不大。“主要是大家在路上都想自个儿的事,没功夫注意你一神经病,没事老跑来跑去。”他开玩笑说。
于嘉跑步上下班的配速慢则每公里5分半,快的话4分10秒的——既看心情,也看教练定的训练计划。即便不算练间歇的距离,他一个月的跑量也能达到三四百公里。
他的热身方式是慢跑,跑后作静态拉伸,时间长达半小时左右。他认为自己以前得腱尾炎和足底筋膜炎,都是不拉伸造成的。所以最近一年半他对拉伸、恢复比较重视,“少受好多罪”。
现在他跑步一定要有整块的时间,为跑后拉伸留足余地。平时他沿马路跑,经过街边公园、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也会进去多拉一拉。
尽管北京以空气不佳著称,但于嘉说:“我觉得还行,没有那么夸张,比以前好多了。”他也承认北京冬天污染比较严重,所以只要有风过来吹干净,就会赶紧多跑点,把间歇、长距离和节奏这些训练课目提前规划好。
如果空气实在不好,他会改作力量训练。他每天做“三个600”: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600秒靠墙静蹲;“这仨就挺能把核心练好”,而且随时随地都能做,平时写东西、记日记、看书喝茶、陪女儿玩都不耽误。
这三个600他早、中、晚各200;一次50,分四次做完。俯卧撑最多做过100个——只因有人挑战他一人做100个,他没试过自己的极限。
于嘉现在仍在跟训练计划。他提到的教练有两个,都是“嘉友跑”请的。一个是原来带国家青少年田径队,另一个是健身房的体能教练。他从去年夏天北京世锦赛前后开始跟他们练,之前基本都是自己练。
如此说来,他跑进310和叩关300,都是自己训练的结果,或许个中不无天赋的因素?对此他回答:“我就是练得比较刻苦——在大家觉得我们这样的人不可能刻苦的情况下。其实这些人很多都挺刻苦的,只不过大家觉得你们不应该刻苦,应该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就是跟大家的期望值相差比较多。我挺投入也挺努力的,关键是我真喜欢。”
谈到哪种训练手段对他最有效,于嘉说:“不怕您笑话,2013年那个阶段是纯攒跑量,因为当时也没有教练,得到的指点也不多。我印象特别深的是,2013年去柏林马拉松之前,那一整年我一共就跑过一次间歇,所以在训练的章法、手段上很贫乏。”
(图为于嘉在柏林马拉松与三位肯尼亚高手合影:自左至右依次为M
那时他还没有小孩,每天只跑12公里——从家到“大裤衩”一个来回,单程6公里,因此后程掉速比较严重;当时也不太会用跑表和跑步软件。
2014年之后他才知道,原来一次跑的距离应该更长一些,对LSD应该多下些功夫。后来他还学会使用跑步软件,认为这可以让训练更有规划。
目前于嘉的半马最好成绩,是今年4月在北京长跑节半马创造的1:25:51;10公里是35分24秒,5公里大约17分,也是10公里那次跑的。
(未完待续)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