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的破二计划是2017年人类体育项目的一个大事件,而从Breaking2计划中衍生出的Nike Zoom Vaporfly 4%与Nike Zoom Fly无疑是今年Nike路跑鞋最重要的两双跑鞋。
我们(终于)对4%和Zoom Fly做了完整详细的评测:
由于碳板与ZoomX的存在,让4%成为一双非常神奇且独特的跑鞋,无论在性能以及脚感上,可以说在市面上找不到能与它相比较的跑鞋。(4%开箱文)
而“贫民版”的Zoom Fly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只能算是有碳纤维尼龙板的一双缓冲性能尚可的训练鞋。(Zoom Fly开箱文)
基本信息
注:以下评测打分前者为4%,后者为Zoom Fly。
4%评测距离200KM,Zoom Fly评测距离150KM,三人评测。
外形 9.0 vs 9.0
4%与Zoom Fly的外形基本一致,最好的分辨方法是看内侧的钩子位置或是否有飞线,分辨方法可以查阅4%的开箱。
很多人会对两只鞋子的后跟的尖锐突出设计好奇,其实这只是设计师为了让鞋子看起来更有“速度感”而做的设计,同时做的设计还有中底两侧的铲形线条,其实真正的碳板&尼龙板并不是黑色线条的位置,前掌的碳板&尼龙板基本上与大底橡胶位置相同,离鞋底很近。
不论性能如何,颜值也要出众,似乎是Nike一贯秉承的风格,当然这两双鞋子在性能上都有不少特别之处。
实着 8.6 vs 7.9
先说两双鞋的上脚情况,让我非常不解的是,两双跑鞋的大小都有点小问题:4%偏大一点点,Zoom Fly偏小半码,大母脚趾处会有顶脚的情况,空间不足。
脚踝鞋领处空间过大
Zoom Fly尺码偏小,前足部分空间不足
而两双鞋不同的中底材料,也导致两双鞋在穿着或跑的时候,脚感完全不同:4%的中底软而且弹性十足,Zoom Fly的脚感却很硬。
用4%跑的最长距离为30公里,配速在405-420之间,由于碳板以及中底弹性的关系,在跑步中下意识地调整了跑姿,导致最后5公里小腿前侧以及臀部有酸痛感。跑好之后还磨了几个水泡,测试者属于不易出水泡的类型。
4%的后跟比较松,在跑步中出现了好几次鞋带散开的情况;而Zoom Fly的却很紧,这个也和鞋码大小有关系。
我们将这两款跑鞋进行了各种类型各种场地的训练:间歇跑,节奏跑,慢跑,LSD。
支撑 7.5 vs 7.6
4%的支撑性能打分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如果你用4分30秒每公里以外的配速进行慢跑,那么你可能只能感受到鞋面的零支撑(特别是对足弓内侧完全没有支撑),ZoomX中底+碳板的回弹。
拍摄文章配图时出现的足弓内侧没有支撑的情况
但当你穿4%进行400米或200米速度训练时,你会惊讶地发现,4%的碳板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种踩着弹簧跑的感觉,并且当你力量不够保持不了非常快(3分每公里)的配速时,4%的碳板还会“推”着你跑几步。
Zoom Fly比4%支撑更多一点的原因是中底Lunarlon材料更硬,并且中底外侧一圈高出一部分包围住足部,我们其中一位评测者形容这双跑鞋底是“又厚又硬”,如果落地比较重的话,会感受到中底的弹性。
Zoom Fly的加入碳素纤维的尼龙板表现没有碳素板好,但也会驱动跑步中前倾。
缓冲 9.0 vs 7.8
ZoomX的缓冲性能非常出色,在重量轻的同时,脚感非常的柔软,而正是ZoomX的缓冲性能,让穿4%进行比赛的跑者获得了更快的恢复时间,相比于常规竞速鞋跑完全马之后恢复更快。
4%的后掌非常容易形变
在刚推出破二跑鞋时,HOKA的美国官方发出了一张他们的原型厚底跑鞋“吐槽”。而似乎脚感能和4%勉强作比较的只有HOKA的Speedgoat2,4%的中底脚感比Speedgoat2更软更弹。
用力踩Zoom Fly的后掌,基本没有形变
而Zoom Fly的缓冲性能似乎更加“无法描述”,偏硬的Lunarlon对大体重跑者倒是能够提供更多的缓冲性能。
售价 7.5 vs 6.8
零售价
4%:1898人民币
Zoom Fly:1169人民币
还记得3月份看到4%定价250美元的时候,被Nike的大胆定价吓到,并猜测4%的国内售价到底是多少。当国内售价的1898人民币的时候,又把大家吓了一跳,都说“傻子才会买”。
结果由于4%量产数量很低(推测原因是材料成本昂贵,制造起来并不容易?),当天4%就被全部抢光,虽然也有万恶的黄牛参与,但大多数人没想到4%如此火爆,以至于很多人想买的时候发现都需要加价购买。
后来4%的红色版开始销售后,也是瞬间被秒,12月初又进行了报名抽签后购买,但其实抽签抽的只是“能去官网抢”的资格,到了12月7号9点开始发售时,1分钟左右就被抢光了。
而1898人民币的售价更是产生了另一个效果:花了这么多钱,不好好训练才是浪费啊。
相比于4%的高定价,Zoom Fly可以说是Nike的常规定价了,但Nike跑鞋本身定价就偏高,对于一双重量不轻的训练鞋,1169人民币的定价可能会让很多人买完鞋之后略有失望。
耐久 7.5 vs 8.5
第一次穿4%跑完18公里之后,拿起来一看鞋底吓了一跳:两只鞋的后跟外侧(跑鞋最常见的磨损处)直接磨掉一层皮。仔细观察下来正好验证了我们在开箱文中的猜测:4%的中底外侧全部被包上了一层塑料皮,真正的ZoomX被包在里面了。而4%脆弱的单层鞋面的耐磨性也让人不是很满意。
虽然有中底在没开始跑的时候就有了条纹,但在跑了近200多公里后,4%的中底表现依然不错。黑色的耐磨橡胶表现比较给力,但似乎更适合在比较平整的柏油马路上跑。而Zoom Fly的外底基本没有太大磨损,倒是见到有跑者把鞋面穿坏过的情况。
总结 8.2 vs 7.9
在评测完4%之后,我们几乎无法定义它是一双好鞋还是坏鞋,只能感叹他是一双神奇的鞋子,由于其ZoomX材料,使其成为最优秀的缓冲跑鞋之一,但同时4%又是一双竞速跑鞋,缓冲性能只是中底带来的“附加福利”。真正能提高竞技表现的是碳素板与ZoomX的混合作用。
我们觉得如果你的训练配速没办法达到4分30秒每公里以内,并没有必要穿4%,反之可以穿Zoom Fly或其他轻量训练鞋。
Zoom Fly更像是一双以尼龙板为特点的不算太轻的速度训练鞋,而且在挑选时要注意先试穿大小是否合适。
最后还要提一点,在破二计划中,德西萨穿着Vaporfly Elite跑出了自己的最慢马拉松成绩,这并不是他不适应这双鞋,而是因为他有伤。
鞋子只是跑步表现的催化剂,真正跑步的还是跑者本身。
回应
总感觉耐克遭遇了zoomx产能瓶颈。否则,不仅4%不该产能这么少,p35至少应该有zoomx插片了。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