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物 | “世界大铁女王”李芙的独门秘籍:以痛苦为友

上月在Kona卫冕并破纪录的李芙,3年前在大铁首秀的前一天,竟然先跑一场奥标铁三,而且两战两胜!

如果说德国人弗罗德诺(Jan Frodeno)是世界公认的“大铁天王”,那么瑞士的达妮拉·李芙(Daniela Ryf)就是同样毫无争议的“大铁女王”。

世界最强女铁人

和昵称“Frodo”的弗罗德诺相比,绰号叫“愤怒鸟”(Angry Bird)的李芙在铁三成就上毫不逊色:

铁人世锦赛(每年10月夏威夷)

  • 两人都是连续三年参战。2014年他首战收获第三,她亚军。
  • 2015年,两人首次夺冠,今年蝉联冠军——成绩分别为8:06:30和8:46:46。

铁人欧锦赛(每年7月法兰克福)

  • 弗罗德诺参加两届:2014年第三;2015年冠军。
  • 李芙参加三届:2014年退赛;2015年冠军;2016年退赛。

70.3世锦赛(每年9月初)

  • 弗罗德诺:2014年首战排名亚军,2015年夺冠,今年缺席。
  • 李芙:2013年首战获第6;2014、2015年二连冠;今年屈居第四。

大铁纪录

  • 今年7月德国罗特挑战赛(Challenge Roth),弗罗德诺获胜并将大铁世界纪录缩短5分多钟至7:35:39。
  • 李芙也是罗特的赢家,但未能打破英国人Chrissie Wellington五年前在那里创造的女子世界纪录8:18:13。
  • 不过,在10月Kona世锦赛,她刷新赛道纪录,将由澳大利亚老对手卡弗瑞(Mirinda Carfrae)保持三年的原纪录缩短5分半钟至8:46:46。

除了尚未打破大铁世界纪录,李芙只有一样不如弗罗德诺:奥运会表现。

弗罗德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三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6名;李芙也出征这两届奥运会,仅获第7和第40名。

但她拥有一样弗罗德诺所没有的战绩——8天完成两个“背靠背”大铁,而且两战两胜:7月16日,她以8:22:04的个人最好成绩赢得罗特挑战赛;一周后又在7月23日苏黎世大铁以8:51:50封后。

“罗特和苏黎世都参加是有点冒险,不过这对我的头脑有好处。”她轻描淡写地告诉媒体。

李芙的参赛频率也比弗罗德诺高:

2015年

  • 他6场——大铁2场,半铁4场;5个冠军,一个亚军。
  • 她8场——大铁2场,半铁6场;8战全胜!(这一年她的收入也突破百万瑞士法郎)

2016年

  • 他4场——大铁3场,半铁1场;3个冠军,一个亚军。
  • 她7场——大铁4场,3场半铁;除两场失利外,其余5场均获胜。

1987年5月出生的李芙,毕竟比弗罗德诺年轻6岁,打破大铁世界纪录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两战失利,有些心慌

其实对李芙来说,本赛季并非一帆风顺。

罗特之前她参加的一场比赛,是7月3日法兰克福铁人欧洲锦标赛(Ironman European Championships)。

由于水温低——不到23.8度(这一温度下专业选手不允许穿胶衣),李芙感到寒冷彻骨,虽然比第二名快两分多钟率先出水,但自行车才骑到不足30公里,她就离场弃赛。(下图为李芙在2015年法兰克福世锦赛,那次她是冠军)

9月4日在澳大利亚阳光海岸穆卢拉巴(Mooloolaba)70.3世锦赛,她在自行车赛段又出状况。这次总算坚持完赛,成绩却很不理想:只拿到第四。

今年Kona赛后,她向triathlete.com网站坦言:“Mooloolaba过后,我对我的自行车状态有点缺乏信心。而一旦你开始怀疑自己,情况就可能变得危险,你可能真的使自己丧失斗志。”

她走出低谷的办法是:接受大量按摩,在韩国济州岛投入大段时间训练,同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事实上,Mooloolaba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因为我认识到自行车骑完后,比赛并没有结束,我还可以跑得不错。以前我总是认为,自己必须在自行车阶段领先众人。今后我会先挺住,等跑步时再一决胜负。”

不过,尽管李芙狠下功夫用心苦练,教练萨顿(Brett Sutton)对她也信心十足,但在Kona大赛临近时,她对自己的状态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担心无法抵挡最强大的对手卡弗瑞。

她提前抵达夏威夷、在强风中进行适应性骑行训练时,因为没带功率表,对自己的体能数据一无所知。

教练却一点也不担忧,一直劝她尽管放松。“我的教练的建议是:你只需出发上阵、享受比赛就行。”

最后她自己也想开了:“我们已经有过一些优质训练,因此在Mooloolaba我并不是状态不好,只是那一天碰巧不顺而已。”

决战Kona,碾压群芳

10月8日,Kona铁人世锦赛的决胜时刻终于来临。

第一项3.86公里(2.4英里)游泳,美国人Meredith Kessler第一个上岸,用时52分46秒。李芙晚四秒钟,第六个出水;德国的Anja Beranek以一秒之差紧随其后。她们总共有11人组成第一集团,率先上车骑行。

卡弗瑞用时56:44才游完,她和另两名选手形成第二集团,在后面奋力追赶。

自行车阶段,李芙先在Kessler后面跟骑。“大约30公里过后,我试着上前接手(领骑),心里只是在想:我先看看两腿状态如何,然后再争取push一把。结果再也没有其他人上来轮换,我也就义无反顾了。”

教练说的没错,她最担心的骑行其实问题不大,能跟上她的只有德国人Beranek一个,而且到后面也跟不动了。

当然,李芙的领先优势来之不易。“顶风时,我双腿疼得厉害,但只能使出全力,因为我不知道其他人处在什么位置。这其实是件好事,因为我能够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扩大优势。”

骑到96公里,两名领先者已经和六人追逐集团拉开3分钟差距。到120公里处,这一差距又扩大到5分钟。

最后20公里,李芙加速甩开Beranek。她用时4:52:26骑完180.25公里(112英里),进T2(第二换项区)比Beranek快将近8分钟,比第三名Heather Jackson快14分钟,平均时速接近37公里。

在这次比赛中,所有选手都不知道其他人的分段用时,所以卡弗瑞以5:10:54完成骑行后,完全不知道李芙已经比自己遥遥领先22分钟之多。

李芙也不知道胜利已成为囊中之物,开跑后仍丝毫不敢松懈,仿佛卡弗瑞就在身后穷跟不舍一般。

前5公里她跑出3:59的配速,直到第16公里才有点掉速,其实也没慢多少,配速仍在4:02左右。卡弗瑞和她的差距没有缩小。

如此快跑可能导致自己跑崩,但由于李芙不清楚追兵还有多远,只要腿脚还有力气,她就不敢放慢脚步。

她有过惨痛教训:2014年也是在Kona,她到T2时还有14分半的巨大优势,在跑步阶段却让实力高强的卡弗瑞以一个惊人的2:50全马绝地大反击,抢走她几乎到手的冠军奖杯。

李芙最终跑出2:56:51的成绩,平均配速4:11,比7月在罗特创造大铁PB时跑的2:57:40还快。而卡弗瑞虽然是全场女选手中唯二马拉松进三的,却未能再现奇迹,只跑出2:58:20。

李芙跑步时感觉良好,却没想过要打破赛道纪录,直到被教练提醒——他在网上实时跟踪她的进展,见破纪录有戏,便发短信给守在距终点4公里处的她的一个朋友,让此人转告她:“OK,你可以冲击纪录了,只需保持现在的配速就行。”

李芙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时间,于是又加了把劲。“在Palani,我开始拼尽全力——你知道观众开始拼命尖叫、呐喊的情形。最后两公里,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也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路冲刺到终点。”

她以8:46:46的总成绩刷新卡弗瑞保持的8:52:14前赛道纪录。卡弗瑞虽然比她慢将近24分钟,但再次展现出强大的超人能力:从骑完自行车时的第13名,一路狂追到第二。赛后她坦言:“老实说,今天达妮拉属于另一个级别。能拿到第二我很知足。”

李芙则感慨:“这是我最好的一场比赛。非常感谢我的团队。你们无法想象,这一整个星期中,我一直在怀疑继Mooloolaba之后,自己在自行车上是否足够强?现在我破了Kona纪录,却没感到任何疼痛。”

无伤无痛完赛并夺冠,这似乎是件非常值得庆幸的好事。不过就李芙而言,潜台词却可能是“不够酸爽”、“意犹未尽”。

让痛苦为我所用

“达妮拉李芙不打败疼痛,不克服疼痛,也不避免疼痛。相反,这位欧洲铁人冠军知道如何利用好疼痛,将它用作一种认可、动力和能量源泉。”

(Daniela Ryf doesn't beat pain, overcome pain or avoid pain. Instead, the European Ironman Champion knows how to put it to good use, as an affirmation, motivation and a source of energy.)

这是红牛网站一篇李芙人物特写的提要。文章发表于2015年,当时她还没拿过大铁世界冠军。

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李芙在即将迎来人生首场大铁考验的不到24小时之前,居然做了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先来一场奥运标准距离铁三(游1.5公里,骑40公里,跑10公里)!

她这样做不是为了逞能,而是要看看自己的腰能否承受连续5小时骑行。这场同样在苏黎世举行的热身比赛她并没有打酱油,最终以1:58:08夺得女子冠军。

李芙的大铁赛前晚餐也有悖常识:匹萨,炸香肠,意大利肉酱面,冰淇凌和巧克力。

第二天早上她站到起跑线时,教练萨顿告诉她:“就把这当作一场训练跑。如果你没法完赛,也没关系。”

“好。”李芙回答。

9小时13分过后,她率先通过苏黎世铁人赛的终点,又是第一!

“在那一刻,我开始相信自己最擅长的可能是大铁。”她回忆说。

玩大铁的可以说都是自虐狂,因为参与者几乎都必须忍受肉体上的痛苦。大多数选手的办法是:把它抑制住,不让它占上风。29岁的李芙却与众不同,她的“独门秘籍”是:让它为我所用。

她对此颇有一番见解:“疼痛是我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的标志,它告诉我我的身体和我已经跨过一道以前从未到达过的门槛。”

一旦疼痛出现,她反而会再加把劲,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身体——她称之为“这台懒惰的机器”到底还有多少潜力可挖;“因为任何事情只要不让你疼痛,就还只是你的舒适区。”(Because whatever doesn't hurt is just your comfort zone.)

身高1米75、体重63公斤的她训练量十分惊人:每天最多7小时;星期天要么快跑一个马拉松,要么从伯尔尼骑车到苏黎世,全程138公里。

正是这种让自己身体哀告求饶的训练法,造就了李芙的所向披靡。到比赛时,她不再刻意追求疼痛感,而是把比赛当作大学入学考试——主要依赖平时的积累和准备。

女人也要对自己狠一点

训练和比赛之余的李芙,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子,绝非只是一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竞技机器。

闲暇时她不谈本行。“我和我的朋友们会谈论时事政治和个人的事情,但从不谈体育。”她曾经和Kona大铁“六冠王”Dave Scott大侃15分钟,却不知道此人就是自己的前辈师祖。

她在推特上关注的是英国70后涂鸦艺术家Banksy、JK罗林、莎拉波娃,甚至还有法兰克福股市。她目前在伯尔尼大学攻读食品科技与管理,将来“绝对”希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李芙有一种运动强迫症。大学校园中的她每听完一场演讲,都忍不住要骑上车或者到跑道上狂飙一阵。这一点遗传自父母:她生父是个登山向导,母亲是马拉松运动员,继父是铁三玩家。

14岁那年,她利用学校假期在继父工厂的流水线打工,攒钱买了第一辆比赛自行车;“当时我要上10小时的班,每分钟按同一个按钮60下,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挣到钱。”

2000年,李芙首次参加铁三角逐——一场学校举办的比赛,此后便加入一支少年队,因为觉得这种运动很适合自己:“它没有战术,也没有花招。谁最快谁赢,仅此而已。”

她的风格也是心直口快,从不拐弯抹角。她经常作这样的直白表达:“我要拿第一。”“有时我会拿自己的身体和竞争对手的作对比。如果她们看上去比我更健壮,我就会感到受威胁。”

2014年10月李芙首战Kona,她令人惊艳的表现让各路行家赞不绝口:仅以两分钟之差,惜败第三次获得世锦赛冠军的卡弗瑞,屈居第二;而且此役距她的苏黎世大铁首秀仅三个月。

外界的赞誉却没有让这颗新星感到慰藉。“我很失望。我本来想赢。”赛后接受采访时,她气鼓鼓地说。

从那时起,复仇就成为李芙每次训练的最大动力。她经常回想起自己痛失世锦赛冠军的经过:结束骑行时,她比第二名快两分钟;跑到35公里时,她仍然一马当先。最后却被卡弗瑞强势反超,而且对方的速度快到让自己无力追赶。

此后李芙进行跑步训练时,给自己规定的速度,正是那天卡弗瑞超过自己的配速。如果感觉疼痛,她会再加把劲,然后咬牙保持住这个配速,直至痛感消退。

一个女人舍得对自己如此之狠,难怪这位“拼命三娘”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