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书影音 | “奇迹”配料表—《圣拉尔夫》影评

在漫长的备战马拉松的过程中,最初的目标或许会一变再变。在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之后,收获的成果或许会出乎意料。无论你最初的目标是平凡谨慎还是天马行空,跑向马拉松终点的过程都是跑向现实的过程。马拉松事关一种蜕变。跑前是一个人,跑过后则成了另一个人,这可能吗?——可能的。

131217-xiaotang


片名:《圣拉尔夫》(Saint Ralph)

国家:加拿大

上映日期:2005年

主人公拉尔夫•沃克(Ralph Walker)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他在一所天主教的教会学校念书,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则长期住在医院,卧床不起。正直青春期的他在公共场合出了不少丑,同学们常常笑话他,严厉的菲兹帕特里克神父总是斥责他,他喜欢的女孩子克莱尔不愿意搭理他,并立志要当个修女。但拉尔夫挺讨年长女士们的喜欢,他很会称赞别人,每天都去医院看望母亲。有一天,拉尔夫的母亲突然陷入了昏迷,护士告诉他,除非有奇迹发生,母亲才可能醒来。

在母亲昏迷不久之后的一堂宗教课上,希伯特神父谈到了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创造的奇迹。“奇迹”这个词让拉尔夫的眼睛亮了起来,他问希伯特,是否必须是一个圣人才能创造奇迹。希伯特说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信仰,纯洁,祈祷。在拉尔夫的继续逼问下,他终于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希伯特同时还执教体育课。拉尔夫因为在公共场合的不检点行为而受到菲兹神父的惩戒,要跟高年级学生一起去作越野跑。一次训练前,希伯特开玩笑说了句“离波士顿马拉松只有180天啦”,拉尔夫却当了真,问他他们是否会赢。希伯特回答说如果那样的话那就是个奇迹。又是“奇迹”,这个词再度点亮了拉尔夫的双眼。

在十四岁少年的简单思维下,以下逻辑简直顺理成章:母亲的苏醒需要奇迹;具备了信仰、纯洁和祈祷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创造奇迹;如果他能跑赢波士顿马拉松,那么他就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奇迹——换言之,如果他能赢得波士顿马拉松,他就能让母亲苏醒。

即使没人支持他,他还是一意孤行,因为在他心中,这是唯一可以救他母亲的方式。他从图书馆借来了跑步训练教材,按照书中的指示进行训练——献身精神、每天摄取6000卡的热量、向后跑以训练腿部肌肉……他居然还在书中发现了希伯特神父的照片,原来他曾经是马拉松选手。但当拉尔夫向希伯特问起的时候,他却支支吾吾,不愿意承认。

若一个人想做点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坚持个一天两天,别人可能会当你是小打小闹,然后你停下来,别人便会用你的行为来验证自己事先的看法,于是,“小打小闹”从一个并非基于事实的判断,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事实。而如果不仅坚持了一天两天,而是一两周,甚至是一两个月,那么别人就会改变看法,明白过来原来你是认真的。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或许仍未实现,但之前“小打小闹”之类的说法却已被不攻自破了。拉尔夫也是这样。当人们意识到他的变化时,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曾经取笑他的同学佩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克莱尔热心地帮助他祈祷,连希伯特神父也因为实在看不过去他不得要领的训练方法,开始指导他的训练。他越跑越好,甚至赢得了一次当地路跑比赛的冠军。

报纸上对拉尔夫的报道激怒了菲兹,在菲兹的压力下,希伯特只能去劝说拉尔夫打消创造“奇迹”的念头,拉尔夫有些愤怒,接着又与好友切斯特陷入了争执,切斯特情急之下说出了“你母亲永远也不会醒来”的重话。拉尔夫被彻底激怒了,他感觉到了多重的压力。雪上加霜的是,一次事故中他烧毁了自己家的房子,心灰意冷中他对切斯特坦言母亲确实不会再醒过来了,正想放弃比赛的时候,切斯特却鼓励他去参赛,哪怕只是为了气气菲兹也好。

或许拉尔夫已经接受了现实,或许他仍然小心翼翼怀揣着希望,或许真是为了气气菲兹,他终于还是站在了波士顿的起跑线上。当然,他没能赢得比赛,即使他得了第二名,却仍然无法构成一个奇迹,他的母亲没有醒来。但他说,感觉几乎就要做到了。而他的生活却确实发生了变化,克莱尔接受了他,同学们为他鼓掌,连菲兹也不再诟病他,医院的护士说他让他们所有人觉得都参与了一件大事。他的笑容从容自信,不再窘迫。

信仰,纯洁,祈祷,这份“奇迹”配料能创造的却并不只是奇迹而已。

(注:影片中拉尔夫参加的是1954年的波士顿马拉松,那一年的波马冠军是来自芬兰的Veikko Karvonen,1953年的波马冠军则是日本选手山田敬三。影片中蝉联1953年和1954年波马冠军的约翰•巴农(John Bannon)纯属虚构。)

点击阅读更多 运动电影系列 文章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