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北京首都机场,25岁的青海队选手曹茉婕登上直飞伦敦的国航班机,开启她的第二次田径世锦赛远征。
上一次是2013年莫斯科。那次中国派出的马拉松女将多达5人,与埃塞俄比亚并列第一庞大,超过马拉松超级大国肯尼亚(3人)和东道主俄罗斯(4人);而男队只有孤零零的一个。
不过,这两个“加强兵团”最后都栽了跟头:中国女队三人完赛,两人退赛,最好名次不过第19名。
埃塞女队更惨:四人DNF(未完赛),唯一跑完的,是2012年以2:20:30赢得柏林马拉松的Aberu Kebede,而且她也大失水准,仅以2:38:04跌出十强之外(第13),眼睁睁地看着前三名奖牌落入肯尼亚、意大利和日本对手(福士加代子)囊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点:曹茉婕是个藏族女孩。她为何会两度入选马拉松国家队,时隔四年两次征战世锦赛的经历和感受有何不同?近日,笔者就此对她进行独家专访。
西征伦敦
虽然六月初才接到中国田协的正式通知,但作为今年全运会女子亚军,曹茉婕知道自己被选中出征本届世锦赛的概率很大。
“比完全运会以后,就一直在准备伦敦。”她告诉笔者。
除了参加几场国内场地积分赛,以及6月23日赴北京出席世锦赛国家田径队动员大会之外,这三个月她一直待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位于西宁以西二十多公里、海拔2388米的青海队大本营,潜心备战世锦赛。
“跑量、强度各方面都挺好的;每天跑量三四十公里吧。”
7月30日,出发的日子到了。曹茉婕先从西宁前往北京集合,两天后直奔伦敦。
国家队队服是临行前在北京发的,鞋子则提前发下来,以便队员适应;鞋服的品牌都是耐克。
和去年的里约奥运会一样,中国代表团的46名运动员(全团共98人)也是分批走的。曹茉婕不知道和自己同一批的有多少人,因为大家都是各自分头去机场,并没有统一送机。
到了伦敦就有接机。他们先住进国家队安排的地方——一所叫圣玛丽的学校,里面有田径场。
这次中国只选派两名女选手参加马拉松,另一个是来自北京大学的业余运动员刘庆红。
到伦敦后两人同住一间,一边倒时差,一边天天训练,“调整着练”。曹茉婕没有教练随行,刘庆红则有一个北大体育老师陪同。
比赛前两天的8月4日,她们搬到起赛会安排的住处——位于终点伦敦塔桥附近的一家酒店(世锦赛没有选手村)。
“住得都挺好。大会安排的酒店吃得有点差,不习惯;在学校的时候吃得特别好;也是西餐。”曹茉婕说,不过在她的印象中,上次在莫斯科吃得更好一点。
女子马拉松决赛的时间是下午两点。那天上午她们“没干嘛,就是起床、吃饭、备饮料,然后就过去比赛。午饭吃了一点点”。
世锦赛马拉松赛道位于泰晤士河北岸伦敦市区,10公里一圈,每5公里设一个饮水点。她们为每个点都准备一瓶饮料,每人总共8瓶,比赛时由国家队派人守点递送。
夏日午后两点在大太阳下开跑,听上去似乎很热,其实那天伦敦气温“才10度出头,有点凉——应该是连续下雨的缘故吧;风特别大”。
这让四年前在莫斯科领教过高温作战滋味的曹茉婕松了一口气。她的赛前目标是:争取突破2小时30分,最好到2:28左右。
遗憾出局
这次大部队的起步也比莫斯科慢:她的第一个5公里用时18分02秒(平均配速3:36——全马2:32的节奏),处在第29位;第2个5K稍稍加速到17:43,均速3:32,排名降到第38。
第3个5公里,她掉速到18:34,均速3:42,此后逐渐掉出4分,直至最后退赛。她的最后一个成绩,是30公里的1:57:09,第68位。
“10公里左右岔气了,肚子特别疼。”曹茉婕解释说,“十五六公里脚也开始疼——左脚脚踝的老伤,到20来公里反应特别大,跑不了。”
她说自己实在是“疼到不能跑”才放弃,并不是因为眼看成绩好不了,“不然不可能跑到三十几公里”。
和本届相比,上次莫斯科和天津全运会虽然天气都很热(莫斯科差不多有38度),但她身体基本没出状况。
迄今她没有听到什么批评,因为毕竟是“没办法才退赛的”。
这次总共有13名女子马拉松选手退赛,包括前10公里领先的葡萄牙人里贝罗(Catarina Ribeiro)、朝鲜金氏孪生姐妹之一的Kim Hye-Song、台湾选手谢千鹤等等。
据英国媒体报道,世锦赛一家官方指定酒店内爆发肠胃病毒感染,中招者包括欧洲田联主席和博茨瓦纳200/400米高手Isaac Makwala。
“我不是病毒感染,就是岔气,没有拉肚子。”曹茉婕说。
队友刘庆红以2:52:21完赛,在78名完赛选手中排名第65。这次她跑得比较稳健,前半程配速4分内,后半掉出4分,全程平均4:05。
“我觉得她跑得挺好,她挺高兴的。不过我感觉她压力特别大,估计是因为第一次比大赛。”曹茉婕表示。
至于让业余选手参加顶级大赛会不会挤占专业选手的名额,她的回答是:“很多人都不想去呢。”(担心影响全运会)
但就她自己而言,这种大赛“以后如果有机会,肯定还会跑”。
此行她们在伦敦总共逗留一个星期,比完赛第二天就回国,临走前作了点观光,包括游览白金汉宫。
藏族牧羊人家女孩
得知曹茉婕的藏族身份之后,笔者有一点很好奇:她为何会有一个汉族名字?
“这个名字是音译过来的,我爸选的字。我们的名字都是活佛取的,藏字就是这三个音。”她解释说,藏族没有姓氏,只有部落归属。
她不大清楚自己名字的含义,“很多我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没问过”。
一同参加全运会马拉松的青海队友杨常加也是藏族,名字同样来自音译。
曹茉婕的父亲俄昂更尕是个“放羊的”,她回家也要帮忙干活。家里有多少头羊“我也不清楚”;她已经半年多没回家了——自从去年10月比完衡水马拉松之后。
和西藏队的多布杰等藏族队员,她反而交流不多,因为“他们说的藏语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安多系的,他们是康巴系——文字都一样,但发音不同,好多都听不懂,就像粤语和普通话”。
曹茉婕1992年4月出生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8岁就在西海镇环城赛中夺得学生组第二,此后连年夺冠。
12岁那年她被招进省体校,从此住进多巴基地。
2003年,她在省中学生运动会拿到1500米和3000米两个第一,2006年更是在省运会上跑赢这两项外加越野赛,总共进账三枚金牌。
伦敦奥运会20公里竞走铜牌得主切阳什姐(下图右),是她的同乡兼师姐。两人的启蒙教练都是在海北州业余体校任教的周晓云。
进省体校之后,曹茉婕最初练的也是竞走,三年后才转为长跑。“我不是很喜欢竞走,感觉跑才是自己的强项。”
这一决定无疑非常正确。2009年4月,17岁的她挑战人生首马:第三届郑开国际马拉松,结果以2:36:58排名女子第二,直逼青海省纪录。当时青海新闻网写道:
“在1987年的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中,我省选手罗玉秀以2小时36分9秒创造了我省女子马拉松最好成绩。时隔22年后,小将曹茉婕创造的2小时36分58秒的这一成绩,让人看到了青海女子马拉松的新希望。”
3年后在2012年重庆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冠军赛(伦敦奥运会选拔赛)上,曹茉婕以2:30:19获得国际第八、国内第六,达国际运动健将水平,刷新青海省纪录。
半马方面,她18岁就夺得2010年上海马拉松半程组冠军,成绩是1:13:20。以上两者分别是她的全马和半马PB。她的5000米和10000米最好成绩,则是15:39.76和31:55.66。
2010年,她第一次出国参赛——在加拿大蒙克顿(Moncton,New Brunswick)举行的青年田径世锦赛,以9:27.96获得3000米项目第17名。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让我跑5000米,可能是害怕被人套圈吧。”她笑着回答。
经历两届全运会
曹茉婕两度征战世锦赛,都是因为在选拔赛——同年的全运会中脱颖而出。
2013年,她第一次参加全运会,首场比赛就是在营口鲅鱼圈举行的马拉松。那次她以2:32:39名列第四,和奖牌失之交臂。
此后在两场场地赛中,她越战越勇、渐入佳境,先后夺得5000米银牌和10000米金牌(前者她跑出15:49.22,以0.08秒之差惜败山东姜晓丽;后者成绩为31:55.66,PB)。
莫斯科世锦赛中国马拉松女队共选派5人参赛(男子仅尹顺金一人),因此她作为全运会第四名得以出线。
那次中国队的表现令人失望:丁常琴2:40排名第19,江苏魏小杰2:46第28,曹茉婕2:45第34,名将何引丽、贾超风退赛。
相比前两届——2009年白雪以2:25:15在柏林夺冠、2011年周春秀拿第六(2:29:58),如此战绩堪称一落千丈。
曹茉婕解释说,当天莫斯科“比(今年全运会的)天津热,而且好像是中午开的枪。何引丽直接晕倒了——好像是在二十多公里;贾超风抽筋了”。
转眼又到今年天津全运会,中国各省专业运动员的一台重头大戏。
自从去年9月在衡水跑完最后一场马拉松之后,曹茉婕就开始“全身心准备这场比赛”。
她不知道备战全运会期间自己的跑量,因为“训练时我也不掐表。一个星期二百多公里吧”;数据的把控都由教练负责。
青海队的教练是曹茉婕以前的师哥尹顺金。这位原籍云南的上一届全运会马拉松男子冠军(2:18:03),在跑完同年莫斯科世锦赛后退役,先当助理教练,现在担任主教练。
他们每天上下午都练,有时还出早操,一天差不多三四十公里;每周只休息星期天下午半天。
今年全运会马拉松青海省派三男两女参赛。由于女队员人数不够,没有参加女子团体赛。
曹茉婕为这场大赛定下两大目标:“跑进2小时28分以内;夺取冠军。”
问题是,要实现这两个目标谈何容易。首先,实力比她更强的对手不在少数。
在田协官网中国女子马拉松“历史最好成绩排名”榜上,曹茉婕的PB 2:30:19只排在第28位(前面有几个是确认的“嗑药者”)。来天津参赛的就有好几个进过2:30,而她已经有5年没进2:32了。
其次,这是个骄阳似火的高温天。气温正在从开赛时的26度,逐渐攀升到酷热难耐的33度午时峰值,这让刚从“前两天还在下雪”的青藏高原下来的她尤其不适应。
苦战天津
4月29日上午7时30分,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马拉松在天津市武清区鸣枪开赛。
或许是因为天热,前半程大家都跑得相当保守,导致第一集团阵营庞大。“我一直在后面跟跑,前面有很多人。”曹茉婕回忆说。
她的比赛策略是:紧盯国内前几名——河北华绍青、江苏岳超这些里约奥运选手,“没想到后面冲出来这个”。
她指的是后来夺冠的31岁河北队老将王佳丽。王的PB是2:22:41,在田协“历年最好成绩排名”榜上高居第三。
不过,2013年9月她和教练吕强曾因违反禁用兴奋剂规定,被田协分别禁赛2年、罚款2万元。这应该也是她没有被选中参加伦敦世锦赛的原因。
本届全运会的分段成绩至今仍无法查到,曹茉婕也不知道自己的各个5公里分段或前后半程用时,因为“我从来不戴表,只是跟着跑”。
她也没有留意前方的引导车上有没有电子钟。“我在13公里多踩到一块井盖上,滑了一下,还好没摔出去。后来一直在看脚底下,没看前面。”据说她打滑趔趄的画面被央视拍到了。
笔者看直播时随手拍下的画面显示,女子第一名第一个10公里用时38分07秒,平均每公里配速3:48——预计完赛时间2:40:49,在高水平比赛中简直是龟速。
20公里1:15:56,第二个10K只快几秒。直到第30公里1:51:14,平均配速才加快到3:42,到35公里进一步提速到3:40——全程2小时35分的节奏。
半程点过后,第一集团人数终于开始变少。“剩多少人真不知道,我从来不往后看。”曹茉婕笑着说。
此时她前面还有五六个选手:贵州丁常琴,内蒙何引丽、宫丽华,河北华绍青,“八一”队马玉贵;“川姐没跟上来”。
她说的“八一”队高手罗川最后超过丁常琴,以2:42:06排名第六。(下图左一为丁常琴,左三为曹茉婕,右二为罗川,拍摄于贵阳越野赛赛场)
越来越热的天气,对所有选手都影响很大。据报当天医疗保障部门共处置伤员1600多人(多为中暑和抽筋),调动救护车45车次;救护车转运到武清区医院救治26人,幸好没出人命。
从折返后的二十二三公里开始,曹茉婕发现王佳丽、华绍青这两个河北队选手一直在加速,第一集团的其他人被一一甩开,“我是最后一个被甩掉的(笑)”。
事实上,后半程她始终夹在王、华两人中间,32公里左右甚至一度追上王佳丽,跟了将近一公里,最后还是没跟住。
她的极点就在那个时候来临,“35公里以后感觉整个人都不行了——头疼、太热”。
37公里左右转过一个弯后,她一把扔掉帽子,因为“头太疼了,风也很大”。
前面的王佳丽没跟住,身后的追兵华绍青却在步步逼近,主要是因为曹茉婕掉速了。“38到40公里时,(她和我)距离还挺远。要是再多一公里,我也就晕了。”
最后一公里让她感觉无比漫长:“前面41公里都没那么长,感觉简直到不了终点了。那一公里我差不多跑了6分钟。”
她是如何让自己咬牙坚持下来的?“这个真没想过。我只知道必须要到终点,不然就完了。我们领导指望拿奖牌,我们还有好多亲友团(单位的后勤部门)都在现场,压力好大的。”
最终女子专业个人组前三名依次为:王佳丽2:33:36,曹茉婕2:36:06,华绍青2:36:38。
尽管战胜众多实力更强的高手夺得银牌,曹茉婕却说跑得不是很满意——不论是名次还是时间。
本来从两千多米高原下到低海拔,已经让她“头疼了好几天”,加上比赛中有点中暑,完赛当晚她“没怎么睡好觉——因为头疼”。
尽管如此,周六上午刚拼尽全力跑完全运会马拉松,当天下午她就在天津进行恢复性训练:慢跑四五十分钟,10到12公里左右。
第二天她也没有回青海,而是移师北京,一直待到5月4日,等待参加几场场地积分赛事;第一场是广州的10000米比赛。
曹茉婕目前还在武汉理工大学读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只能利用参赛和训练的闲暇。
身高1米68、体重50公斤的她觉得,自己在跑马拉松的里面“身高适中,华绍青还一米七多呢”。
她认为自己的马拉松PB之所以5年没提高,“可能是练得不够系统”。她的目标是跑进2小时28分。
9月的全运会,她还要比5000和10000米两项。队里没有压下来名次任务,笔者问她目标是不是蝉联万米冠军,“谁知道呢?我还想拿马拉松冠军呢,结果不是出意外了?”曹茉婕笑着说。
下半年她没有跑马拉松的计划。这一年几场大战下来,是该好好歇歇了。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