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马拉松战术 | 跑在莫法拉前面的男人

跑在莫法拉前面的男人带你创造PB。

 2018芝加哥马拉松,高手云集,最终万米之王莫法拉以2:05:11的成绩斩获冠军,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英国马拉松纪录和新欧洲马拉松纪录。

看了直播的跑友们或许会注意到,赛程的前35km,第一集团的十几名高手一直在纠缠,难料胜负,而莫法拉大多时候都在第一梯队的中后部分,跟随着其他选手,动作轻松、配速稳定。

其实,在长距离比赛中,不仅运动员自己会采取跟随跑战术,赛事组委还会安排专门的配速员让参赛选手跟随。 

今年的芝加哥马拉松,也重新安排了被废弃三年的精英配速员,目的也很简单: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跟随跑真的能提高运动成绩吗?

跟随跑有哪些优势? 

01节省能量 

在持续时间较长的马拉松比赛中,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至关重要,尤其是分秒必争的精英选手。

因为路跑赛事地形环境多变,参赛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大脑的思考来进行速度调整。 但作为跟随者,在注意路线、调整速度等方面的脑力活动就会减少,相关脑力活动损耗的能量也被节省下来。

同时,领跑者还为跟跑者起到破风作用,减小风阻,而且运动速度和逆风速度越大,减小风阻的效果越明显。

02控制速度 

一场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大多数跑者需要花三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 在比赛中,尤其是前半程,压制速度、不让自己跑得过快,是安全完赛,也是创造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但大多数人对于自己运动时的速度都很难掌握,仅凭主观身体感觉,在体力充沛时就容易跑得过快,而在身体疲倦后又容易大幅掉速。

如果跟随着与自己水平相近的参赛者,组成一个团队,通过对照反馈,能更好地控制配速,帮助自己在合适、稳定的速度下运动。

03精神激励 

一项动辄几个小时的机械重复性运动,难免枯燥无聊。大强度还会让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反应,比如呼吸困难、肌肉乏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

这时,如果有人在前领跑,无论是友好的陪伴或残酷的竞争,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仅仅是一个身影,都能促使自己坚持运动下去。

如何运用跟随跑战术?

既然跟随跑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如何在比赛中运用这一战术策略呢?

01不跟快的,只跟对的 

上文虽然讲了跟随跑的诸多好处,但都建立在领跑者与自己能力相当或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如果对方的速度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那结局可能是帅不过三秒了。 

为了做到“只跟对的”,首先我们要对自己能力有一个大概认知。 

然后选择靠得住的人来跟随,比如自己熟悉的朋友、赛场上的小梯队、马拉松比赛中官方兔子(pacer,即配速员)。

02保持安全距离 

路跑比赛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领跑者也可能会出现降速甚至停止情况,如果没有留够安全距离,反应不及时,可能发生踩伤或撞伤等意外状况。 

同时,与他人距离过小,也会显得颇有侵略性,容易让被跟随者产生不安的情绪,是不礼貌的行为。

03转化角色,互相领跑 

既然跟随跑有诸多好处,那么领跑者总会吃亏些。所以,除了配速员,大多数参赛者不乐意长时间领跑,如果所有人都消极应对,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完赛成绩。 

如果在比赛中,同一个梯队的参赛者可以互相领跑,那么在积极和谐的团队合作下,是很容易创造出更好成绩的。


不过呢,想要安全完成马拉松比赛、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踏实科学的训练才是基础,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速度控制能力。 

只有在自身具备扎实运动能力的基础上,跟随跑才可以作为一种战术策略,为个人成绩锦上添花~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