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谁能“击败”Alphafly?

如果有一双来自未来的跑鞋能击败Alphafly,它会长什么样?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从2017年Breaking2挑战项目曝光了当时还显得有些怪异的Vaporfly 4%跑鞋开始,Nike在此后的每一年都会向世界展示他们在跑鞋领域的新成果——2018年发布Vaporfly Next% ,2019年释出Alphafly Next% ,Nike连年有新动作,如一套组合拳般接连不断地强力出击,让对手难觅喘息的机会。

其他运动品牌最初并未选择follow这种结构新潮、造型前卫的产品,直到2019年Vaporfly Next%在各大赛场“砍瓜切菜”夺冠,精英跑者纷纷转投Nike阵营之后,各大跑鞋品牌才“亡羊补牢”般地开始采取行动。

Nike近年来跑鞋的迭代一览

于是,如我们所见,2020年春季有多双“中底材料科技+碳板”结构的新跑鞋面世(详情可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2020年春季跑鞋新品盘点:没有碳板就是“技不如人”吗?》)。

同为美国本土品牌的Hoka、Brooks尝试在美国奥运选拔赛上亮出作品,与Nike正面竞争,其他品牌adidas、New Balance、Saucony 、asics也不甘人后地发布新鞋。国产品牌李宁和特步也都有了自家的“中底材料科技+碳板”结构的跑鞋,一时之间,跑鞋圈杀气弥漫,呈现出一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景象。

但目前看来,这些对标Nike的新碳板跑鞋仅仅做到了形似,暂时没看出有哪一款能够超越Alphafly 。

假设有一双跑鞋来自未来,能够“击败”Alphafly,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假设未来

Nike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人体工学实验室,在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研究,Nike可以说是领先同行数个身位。他们从研究结果中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新科技的开发以解决问题,使自己的产品能够逐渐趋于“理论状态下的极限”。

不只是Nike,其他品牌的产品提升都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的进步,“飞线”技术、Boost材料带来的进步就是最经典的案例。

要想挑战Nike Alphafly ,其他品牌的产品也得从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这些方面入手,而这些技术会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怎样才可能“击败” Alphafly ? 在此我们不妨开开脑洞,预测一下未来的跑鞋科技。

特殊中底结构

Nike从4%开始,在中底中植入碳板来提升中底回弹性能,到了Alphafly 这一代,Nike又额外地在前掌加入了Zoom Air气垫,打造了“碳板+气垫”的组合。

通过结构设计来提升中底的回弹性并不是新思路。

Mizuno多年前就开始使用Wave技术,而adidas也曾在18年推出Futurecraft 4D,今年则正式开始量产Runner 3D型号的鞋款。它们也代表了未来中底结构设计的两个方向:特殊造型的中底插件反弹3D打印结构设计

adidas的Runner 3D跑鞋

Alphafly的碳板重量、强度和回弹性远好于Mizuno传统设计中的Wave缓震部件(Wave是塑料材质的)。为完成Alphafly碳板结构的超越,有品牌考虑在下一个阶段,在现有材质基础上设计新的反弹结构,比如螺旋形的缓震结构设计,它可以形成更深的变形。

还有一种思路是通过计算和测试,将目前一体式碳板拆解成分段式碳板配置来优化跑鞋的力学结构,在整个跑动过程中实现能量的“回收”和“释放”。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整个过程都需要大量工程人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参与。

Next%的碳板长这样

而adidas的3D打印是另外一条途径。Runner 3D目前造价较高,而且这颗“科技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慢跑鞋,暂时没有向竞速方向推进。但3D打印中底彻底放弃发泡材料中底的想法,拥有极强的可塑性。

一旦在3D打印的树脂材料方面有所突破,那么就中底内部便可大幅度使用超轻、高弹材料进行3D打印,控制中底重量,强化回弹,有可能实现“最轻重量带来最强反弹的中底结构” ,同时最好鞋的外边缘也实现了用坚硬材料保证鞋子坚固度。跑者在穿着它运动时,可以在足底触地位置“随意”调控回弹强度和配重。 

新材料

新材料一直是跑鞋品牌更新换代的“核心”。

中底材料中,asics的GEL材料, adidas的Boost ,李宁的“䨻”等都长期支撑着产品发展,中底材料的研发目标都是“减重+提升回弹性”。近几年Hoka开始利用轻型材质+厚底的设计思路来保持弹性,但依然无法在缓冲性和重量这两个方面做到极致。

鞋面材料方面,现下的跑鞋在透气网布、飞线、PTU材质等类别中反复权衡,希望能够得到兼顾透气、包裹和稳定的最优解。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未来几年内很可能会实现单只跑鞋重量控制在100g以内(NEXT%9码的重量约为187克),同时还能保证缓冲性不降低的竞速跑鞋。这种重量趋近于田径鞋但保留了路跑鞋舒适性和缓冲性的产品将会形成新的突破。

结构设计和大底压强

跑鞋其他结构设计往往也会影响运动表现,比如前后掌高差、局部的加强防扭转等等。

举例说,从4%开始Nike竞速鞋开始尝试一种不够稳定的,促使跑者跑姿前倾的设计,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设计减少跑步时脚落地的触地时间

而asics从去年的Metaride开始,尝试通过改变鞋底弧度调整重心位置,相信未来还会有品牌针对细节研发出新的结构设计来。

除此之外,大底设计的改进同样会带来产品新的跃升,大底设计上一般分为平整花纹和颗粒压强两种流派。

未来的跑鞋很有可能将跑鞋做一体化设计,让大底、中底融为一个结构体,提升触地压强的同时减少摩擦阻力。在提升了地面的“蹬力”反馈之余,还让跑者在奔跑过程中产生的疲倦感降低了。 

结语

有投资公司提出过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做“第三名”现象。Nike,adidas两强对峙是基本大势,但近几十年来,运动品牌第三名的位置却在不断易主。这个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品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变化,谁舍得抛钱做科技研发,谁就能更进一步。

之前科技迭代周期大概在10年左右,所以每次某新科技的迭代都会帮助某品牌跃升为第3,近几年科技在产品研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4%和Vaporfly Next%的大卖也证实了跑者愿意为有技术含量的运动产品“买单”,而这些都将影响品牌在材料学和人体工程学方面做进一步投资。

谁能击败Alphafly(Nike)呢,那就看看未来2-3年内,哪一家能率先拿出新的跑鞋科技来了。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