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他只跑过一个:上马
自从2002年首次参赛算起,他连跑11届:刚开始是半马,2006年升级为全马,一直跑到2012年。
2013年,他没法参加了——超过新规定的70岁年龄门槛。
笔者特意查询上马官网的报名资格,发现上面只规定参赛者的年龄下限:全程20岁,半程16岁。但据丁菊九的儿子丁虎说,从2013年开始,只要报名时一输入必填项身份证号,超龄者就会被系统自动挡驾。
上马不让跑,丁菊九想必很失望,不过他应该知足了。因为38年前,他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这辈子能跑一次马拉松,甚至不敢指望能活到这么大岁数。
当年的他,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
父亲:跑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丁菊九1940年生于湖南攸县,1959年入伍,在福建前线当炮兵,上士军衔。1965年退伍后,他响应号召远赴新疆,被分配到阿克苏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二团,在粮食加工厂当设备维修工,具体做的是电焊。1968年,他还一度被派往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山区,修了几年公路。
由于环境艰苦,丁菊九落下一身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坐骨神经痛,胃病……他不得不长期请假住院,加上对多种西药过敏,身体极为衰弱,每天靠挂葡萄糖维持生命。
“最严重时一个月没吃过粮食,光喝牛奶。当时是吃不下、睡不醒、走不动。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丁菊九回忆说。
在那个年代,跑步并不像现在这么流行。“根本没人跑。到八十年代初,人家看了还会笑话说:这人是不是疯了。”
第一次跑步的情形,丁菊九至今还记得。那是在1977年,“刚开始人又酸又麻又痛,实在不想跑,跑几步就要休息一下。“那次他只跑了250米——间隔50米的电线杆数了五根,人就昏厥倒地。
第二天,他还是跑250米,这回没有昏倒,看来跑步还真有效果。于是他慢慢延长每次跑步的距离,直到可以绕圈跑1500米。一个月下来,他感觉状态好很多,出勤率也提高到50%。
两三年后,他每天跑步的距离增加到5公里,到农场都是跑步来回;几年后又延长到8公里。
新疆的冬天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丁菊九照样坚持每天跑步。”跑步时棉毛衣裤上都是霜——衣服后面都是白色的。“好在新疆的寒冬是干冷,不像上海的湿冷那样让人难受。
“从1981年到1997年退休,我的出勤率是百分之一百,还经常加班加点。”他说。
1997年大年初一,刚退休的丁菊九来到上海,与早几年退休返乡的上海知青妻子和子女团聚。他把晨跑的习惯也带了过来。
有一天,丁菊九在电视上看到上海马拉松比赛转播,心里很羡慕。2002年,62岁的他第一次报名参赛,那次报的是半程。
据儿子丁虎回忆,当时上马不要报名费,参赛者到闸北体育馆领报名表,比赛没有完全封路,发的成绩证书是空白的——自己填。
丁菊九的半马成绩多在2小时出头,全马最好成绩则是2006年第一次跑的4小时46分。
前两年上马不让跑了,丁菊九依然每天跑步不缀:3点半起床,4点半出门晨跑,主要沿着家附近的闵行松泽大道。
他还天天洗冷水澡:“我洗脸、洗脚、洗澡都是冷水。这辈子没怎么洗过热水——当兵、修路时都洗冷水。”在生活上他坚持“五不”: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熬夜,不睡懒觉。
这些健康习惯使得他身体硬朗,反应敏捷,耳聪目明,看报不戴老花眼镜,已经有38年没有看病吃药了。“1997年到现在,我的医保卡还没启用过。”他透露。
1978年,丁菊九开始记录每天的跑量,迄今总共记了三个本子,每年的汇总如下图。今年截至11月3日的最新数字是5881公里。
跑量最大2008年,总里程达到11516公里,平均每天31.55公里——堪比很多马拉松专业运动员的训练量。丁菊九强调:“这些数字都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距离的判断,据儿子丁虎说,新疆的公路大多笔直,要么东西向,要么南北向,路基上都有距离标识;父亲来上海后,他的跑步距离是自己在地图上测量出来的。
如今75岁高龄的丁菊九,每天仍要跑四个多小时,但速度变慢了,只能跑20多公里。
既然身体早已康复,为什么还每天花这么多时间跑步呢?他曾对儿子说:“(1977年)你和你姐姐都还小(分别为3岁和5岁),我经常病重住院,每次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出来。由于病情复杂,医生已经不开药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你们姐弟长大成人。从走到跑,是跑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不但看到你们长大成人,还看到你们成家立业,看到孙子、孙女出生长大。珍惜生命,所以跑得格外努力。”
今年丁菊九之所以被破格允许参赛,是因为正值上马20周年,组委会得知他的情况之后,特批给他一个名额,但明年恐怕没有了。他的上马目标是只求完赛。
虽然一大人生目标——跑步20万公里已经实现,但丁菊九不打算就此停下脚步。他的新愿望是:“再跑六七年,再跑5万公里”。
儿子:跑步好手+健身达人
丁菊九的儿子丁虎,原本因为身体不错,并不喜欢锻炼。后来为了满足父亲的一个心愿,他也开始和跑步结缘。
丁菊九曾告诉儿子,希望能留下自己跑马拉松的影像,刻录成光碟留作纪念。接下来的一届上马,丁虎陪老爸一起来到起点拍照,再赶到终点等父亲抵达,为他拍完赛照片。
不过他总觉得,区区几张照片不足以展示马拉松比赛的波澜壮阔。为此他特意买了DV,这下画面由静变动,但一次拍摄到的视频素材仍只有短短十几秒。
最好的解决办法显然是全程陪同跟拍。于是,丁虎决心练习跑步,心想:“老爸六十多岁都可以参加全程马拉松,我才30出头,年轻力壮,为什么不能参加比赛?”
他从2006年6月开始跑步,同年12月首次参加半马,第二年改跑全马,并多次全程陪同父亲,拍到大量第一手视频,经后期制作刻成光碟,圆了老爸的心愿。据他透露,正在摄制上马20周年专题片的央视已经要走这张光碟,作为素材之一。
截至2014年,丁虎已连续参加9届上海马拉松,今年9月还参加滴水湖24小时公益接力赛,一个人跑了75公里(用时8小时18分),高居全队第一。
以下是丁虎的马拉松成绩。可以看到,他2007年第一次跑全马就进四小时,2009至2012年却用时4小时多,去年则一举跑进330。
“前几年是在为爸爸拍片。另外,我跑步以不受伤为前提。要不是这两年有(跑进345和330的)精英免抽签的规定,现在我还是会跑四个多小时。”他解释道。
丁虎迄今的马拉松PB,是上月在合肥马拉松创造的3:26:15。“其实我原先只想打酱油,计划430完赛,因此没带能量胶和盐丸等补给,前几公里还拍照片。后来一看能进330,才开始认真跑。”
相比去年上马,他这次功力提高明显:2014年上马后两天只能蜗速排酸,而合马赛后他感觉非常轻松,第二天又以5分内配速跑了20公里。
他的其他PB:5公里20分03秒(“尽全力应该可以进20分”),10公里41分,半马1小时33分。
跑量上丁虎虽然比不上父亲的巅峰期,但与普通跑友比仍然相当可观:今年1至7月平均300公里,8至10月平均高达500公里;几乎天天跑,但上马后打算减量,改成跑六歇一,每天15公里。
他说自己没练过间歇,训练方式是路跑和跑田径场;跑量这么大,他从未厌烦过,因为“喜欢流汗酸爽的感觉”。
除了跑步,丁虎还是个健身达人:平板支撑最好成绩71分钟,引体向上(曲臂直角式)最多65个。
他也爱好骑行,以前工作日每天骑车50公里上下班——单程25公里,用时约1小15分(“坐公交至少要两个半小时”);周六骑行60公里,每月1200公里以上。不过他不玩铁三,原因是“游泳不会,而且太烧钱”。
1974年出生、1988年回上海的丁虎在国企研究所工作。他每天的锻炼日程是:
4点50分起床,6点出门,先后跑到交大和华师大闵行校区,在体育场绕圈后,再跑到单位上班(“我们单位福利好,提供三餐,还可以洗澡”),总计15公里;晚上再从单位跑5公里回住处。
引体向上:上午和下午各100个,一天必须保证200个,雷打不动。立式健腹轮:上、下午各两组。
太极拳:中饭和晚饭前打两遍,杨氏入门级72式。
乒乓球:工作日每天一小时。
不过,丁虎透露自己健身房“一天都没去过”,因为“跑步和健身,我都不跟别人比”。
数月前,丁虎被诊断出甲状腺癌——长出两个乳头状结节,决定动手术切除右侧甲状腺,因此停跑了一段时间;现在每天要吃补充激素的药。
据他说,今年上高一的儿子目前还看不出对跑步有兴趣,毕竟要应付高考;而太太对自己跑步其实持反对态度。“她每次说你跑半小时、一小时就够了,何况跑马拉松还要贴钱。”
至于今年上马的目标,丁虎说不会全力跑;虽然310没问题,但只求进320:“每年提高一点点,一年提高四五分就行了。跑步不可能占人生全部。挑战自己没错,但没必要给自己压力。”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丁虎的运动理念平和中正,超然物外。然而可能也正是因为性格里面不争的因素,似乎并未很好的将运动理念传达至家庭...(观其子略胖...)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