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太多、太快副作用很大,甚至引发早亡。”拥有1800多万粉丝大V,@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的这么一条微博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无数跑步或不跑步的小伙伴都被亲朋好友圈到。对此,有人表示不屑一顾,有人觉得还是小心为好,毕竟是专家……那么,这个说法究竟可靠么?不急,爱燃烧小编找到这项研究所说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原文,先看看人家专家本来是怎么说的。
《人民日报》的官微是个有1800多万粉丝的微博的大号,每天发布的内容4,50条,涵盖国计民生、新闻大事到各种口味的心灵鸡汤。4月7日,一条看似普通的微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注意:跑步太多可能缩短寿命!】毫无疑问,跑步对保持健康是有益的。但美国一份初步研究显示,跑的太多、太快副作用很大,甚至可能引发早亡。一些初期研究证明,每周跑32公里以上、且时速超过12公里/每小时不仅对心脏造成伤害,而且可能缩短寿命。跑步的你,注意适度!转发提醒其他小伙伴!”在短短几小时内转发超过15000条,评论超过5500条。
这个现象一定程度显示了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同时也说明大家对跑步和健康之间的关系,甚至运动和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还有很多疑虑。虽然微博肯定了“运动有益于健康”这个论调,但是“跑的太多,太快副作用很大,甚至可能引发早亡”这个观点实在是有些耸人听闻,尤其是给出了“每周跑32公里以上,时速超过12公里/小时”这种言之凿凿的数据,更是让很多初级跑者心里惴惴不安。
人民日报这条微博说的是真的么?爱燃烧小编根据各大媒体转发的文章内容,找到了文中提及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主任见姆斯-奥基弗发表于心脏病学专业期刊《Heart》论文原文:《Run for your life ... at a comfortable speed and not too far》(为生命而跑……速度要舒适且别跑太多),下面就论文内容解读一下美国专家的本意是什么。
一、文中说的“死亡”是怎么回事?
在论文第一章“SHOW ME THE BODIES”(认识人体)中,作者援引了一项历时8年,涉及41万6千名参与者的锻炼研究报告。得出了一个关于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和因此降低的死亡率的关系图。
这个图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高强度持续运动40-50分钟这种方法训练,可以降低约50%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并且在此基础上再增加运动时间,对降低死亡率的贡献不再显著;以较弱至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约100分钟,可以降低约30%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同样,在此基础至上再增加运动时间,进一步的效果不再显著。
有点罗嗦是不是……没办法,写论文嘛,和发微博不一样。但是文中明明说的是降低死亡率,曲线越高说明死得越少。“缩短寿命”什么的原文作者可没说,最多是“练到一定程度之后,跑得更多的好处不再那么多了”,就是说从寿命来看没有明显变长。
图二来自论文第一章的结尾,作者援引了一项来自“peak performance on a treadmill”的研究,(也就是在可控状态下在跑步机上进行的高强度测试),由此“模拟”心血管和心肌产生的损伤,“推算”出和死亡率有关的数据。
图片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说随着测试强度的增加,由心脏问题导致的死亡率会下降,但是超过一定强度之后,收益不再显著。
和上面说的意思差不多?没错,又是这个意思:“到一定程度之后,跑得更多获得的好处不再那么多”。
通篇没有说跑步的“副作用”,也没有说“缩短寿命”。
二、“时速12公里”和“每周32公里”怎么来的?
在论文第四章“MODERATE EXERCISE: THE SWEET-SPOT FOR LONGEVITY”(中等强度运动:长寿的最佳平衡点),出现了这么一张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和不跑步的人相比,跑者每周随着跑量增加,心脏病致死率先是降低,然后到达最低点之后反弹,超过20英里之后数据基本和不跑步的人差不多了。
横轴标示的 Running Distance(miles/week) ,即周跑量的单位是英里,图中的20英里换算过来就是32公里,研究数据的拐点而已。
同时,作者在谈及跑步强度时,提到了类似的速度“拐点”出现在 7.5 miles per hour,换算过来正好是12公里每小时。
所以说,作者的意思最多是“过犹不及”,健康跑步也要遵循“中庸之道”,并没有说超过这两个数字就能带来什么致命影响……
三、小结
运动量过大或是单次运动强度过大肯定会带来伤病,但是适量的运动对健康绝对是有好处的,这个量因人而异、因时而改、因势而变,不会是一个绝对固定的值。我们要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的锻炼,每个人都要学会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并及时作出反应。
作者在文章结尾还不忘幽默一把:“对于目标是全程马拉松、铁人三项,2016年奥运会冠军的人来说,大量高强度的训练必不可少。但是如果你只是希望到2052年还可以健康地在家里观看奥运会转播的话,适度的低强度运动就足够了”。
感谢 @波儿一个 和 @z西蒙 对本文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