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为大家揭示马拉松猝死的真相。
马拉松肯定会发生猝死吗?
是的。每年全球有800多场全程马拉松,上千万人次的跑者,统计表明猝死发生概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马拉松猝死是概率事件,无法避免。
(参考阅读:《消逝在赛场上的生命 跑步真的危险么?》
既然无可避免,马拉松猝死可以救活吗?
虽然马拉松无法避免猝死这一概率事件,但可以通过提高救活率,减少甚至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东京马拉松在近10年来保持0死亡,救援指挥田中博士开诚布公的坦陈秘诀:“我们的核心工作不在于避免概率事件的发生,而是提升救活率”。
美国统计了1994-2004年间22万人次的数据,发生猝死5位,其中4位救活,成功率80%。
日本统计了2007-2014年间120万人次的数据,发生猝死21位,其中19位救活,成功率90%。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升猝死救活率!
美国、日本对马拉松赛事心脏骤停处理有专门的研究。所有被救活的人,都归功于快速响应的赛事安全保障系统,能实现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可在4分钟内实施高质量的CPR(胸外按压)和AED除颤。国际权威心血管疾病研究机构AHA也指出,心脏停止跳动4分钟之后,大脑就开始了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坏死,4分钟之后开始急救,即使救活也会成为植物人;另外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在心脏停跳之后每分钟下降7~10%,所以10分钟之后再开始急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国内每一个马拉松赛事,政府都投入大量的公共医疗资源,动员医护人员和120急救车值守,力图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救护车,医生,志愿者的数量很多,但为什么猝死救活率不高?
因为最核心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黄金4分钟”内,高质量急救。
要实现这一目标,赛事生命保障体系需要:
1、精准的风险管控,细致缜密的预案,跨部门的应急场景配合演练
2、强大的现场急救,能有效实施赛道监察、布控、调度和快速响应(这不是每逢大赛就临时征召的学生志愿者可以担当的);
3、完美的无缝衔接,现场急救的基础生命支持,和院前急救的高级生命支持实现系统的无缝衔接。
回顾近年国内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极限赛事发生的心脏骤停事件,成功的处理都有赖于能解决上述“黄金四分钟”内施救课题。
不过目前,无论是意识,还是志愿者培训,国内对于现场急救保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赛事活动规模,若真是不幸在比赛中发生意外,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听天由命”。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先行者上路了。
成功处置心脏骤停的上海马拉松和上海铁人三项赛,都是由国内领先的AHA急救培训和赛事保障机构“第一反应”担纲赛事生命保障系统顾问和现场急救力量布设。
“第一反应”经过两年时间在上海发展了一支数百人的赛事急救志愿者和上千名经过培训的后备力量,2014年为上海国际马拉松,铁三,24小时跑等54场比赛提供保障系统搭建和赛事急救保障,至今累计为9.7万名选手护航,成功处置心脏骤停个案2起,全部成功救活。志愿者都经过专业急救培训,持有AHA国际急救证书,部分甚至是医务专业人士。他们都在赛事需要的时候,志愿提供急救保障。
2015年伊始,爱燃烧小编亲身参加了“第一反应”组织的专业急救志愿者培训课程。整整一上午4个小时的课程,全部采用美国AHA(美国心脏协会)授权的专业内容,结合了视频教学、实物演示、模拟操作、现场答疑等多个环节,确保每位学员都切实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能。课程结束后,有学员开玩笑说:“上完这个课不比跑一趟马拉松轻松!”
经过2014年的“井喷”式发展,相信在2015年,跑步、运动行业还会带给大家更多激动人心的赛事、活动。在光鲜数据的背后,我们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更多的人重视急救,重视生命,也希望国内的各项赛事的后援团队更完备,更专业,少一些不幸,让大家能够平安参赛,享受运动。
回应